[发明专利]一种可吸收半流动性交联多肽生物外科止血物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6959.4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9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江涛;何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什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4/10 | 分类号: | A61L24/10;A61L24/12;A61L24/00;A61L24/02;A61L2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刘亚竹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流动性 交联 多肽 生物 外科 止血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吸收半流动性交联多肽生物外科止血物,所述止血物包括明胶和交联剂,在明胶溶液中,加入交联剂,使反应性高的氨基酸侧链能够互相反应形成交联。加入铁钙离子可以增加交联度,最终成为立体网状交联的大分子多肽。本发明所述的止血物可被人体组织安全吸收,具有半流动性,粘性和贴附性,可同时通过物理和化学原理促进人体凝血过程,止血作用快。本发明的止血物可在不损伤组织的情况下处理外科手术出血,增加手术止血的方便性和灵活性,提高外科手术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多点出血,大面积渗血,狭小腔隙内出血,出血点隐蔽或难以辨别,以及现有止血方法难以操作和难以控制出血的情况下,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类生物用于外科手术的止血材料,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吸收半流动性交联多肽生物外科止血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中的组织器官出血几乎不可避免,术中出血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视野不清以致操作错误,术中缺血可导致组织低氧,血压不稳和凝血障碍,甚至病人失血休克或死亡。术后可导致并发症增多,病人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延长。另外,由于近年外科手术病人中自然止血功能衰退及长期服用抗凝血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持续增加,手术中迅速有效地止血越发困难。如果采用输血来补充病人术中失血,又可能会带来输血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输血反应,血型不相容和输血感染。为此外科手术中充分有效的止血是必须程序,是关系到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病人预后健康的关键因素。
人体在组织或血管受损后的自然止血过程是一个复杂且有序的生理反应,涉及血管收缩,血小板激活,软性血小板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凝血块形成。基于细胞模型的最新研究证明,当血管壁受损后,首先血管会通过收缩而减小破损缺口,血管壁暴露出来的胶原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变形,其粘附性增加,血小板的表面因子相互作用使它们聚集并形成软性血小板栓。与此同时,血管外的组织因子通过破损的血管壁进入血管,接触到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引发多种凝血因子间的一系列反应,激活的凝血因子使凝血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凝血酶。凝血酶随后与受损处的血小板结合,进一步激活血小板,并激活纤维蛋白原,使其分子之间可以互相交联形成大分子纤维蛋白。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凝血酶被激活,大量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绑定在破损血管处聚集的大量血小板及红细胞,形成牢固的纤维蛋白凝血块,堵塞血管壁破损。
现有外科手术中传统止血方法大多通过机械或物理原理压迫关闭血管而停住血流,帮助和促进人体的自然止血过程,包括纱布按压,止血钳夹,缝线结扎,以及电刀,激光和氩气等通过热作用灼烧血管断端,使血管内血液凝固及周围组织蛋白变性。以上机械或物理方法的目的都是使血管闭合,以致出血停止。
传统止血方法能够起作用的前提条件是(1)必须能明确辨别手术中的出血部位,(2)出血部位能被常规止血器械所触及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但在实际外科手术中,很多出血情况无法满足以上两个必要条件,因而无法用传统技术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例如,开放手术中的多点出血或渗血很难用止血钳和缝线封闭每一个出血点而达到全面止血,虽然电刀,激光和氩气等灼烧的方法可处理多个出血点,但过高的温度可损伤周围组织器官,尤其不适用于脑和脊髓等脆弱组织,因其易导致术后不可恢复的后遗症;若用纱布止血需要持续按压,时间长,影响手术进程。再例如,腹腔镜手术和耳鼻喉手术中,外科医生在很小的空间内操作,没有周转余地用器械或纱布止血。又例如,在出血点隐蔽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出血部位使传统止血方法无计可施。
目前市场上生物源性的止血产品包括如下几类:明胶海绵、纤维蛋白胶、可吸收止血纱布、壳聚糖止血粉、淀粉多糖止血材料等。明胶海绵由动物胶原变性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止血。但是明胶海绵的制作过程大多涉及毒性化学物质戊二醛,戊二醛的残留物可对人体组织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外,明胶海绵在实用性上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如明胶海绵自身的吸水性差,对手术出血吸收速度较慢;明胶海绵的体内降解时间较长,可在人体内滞留数月之久,容易造成伤口难以愈合及引发慢性炎症反应;明胶海绵为固体,缺乏流动性,很多情况下由于无法达到出血部位而难以止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什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纳什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69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