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配套体系的载人航天器系统重量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1655.9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6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乾;白明生;张伟;范高洁;郑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配套 体系 载人 航天器 系统 重量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载人航天器设计及研制过程中的状态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配套体系的载人航天器系统重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系统重量控制一直是船舶设计、飞机设计等行业在研制过程中的重要工作,而航天飞行器研制过程中的重量控制尤为重要。航天飞行器具有规模庞大、系统复杂、技术密集、综合性强、风险巨大的显著特点,合理控制好系统重量,则可以在一定的运载能力下实现合理的功能配置和有效载荷配置,实现较大的使用效能;反之,系统重量失控,轻则会影响系统功能、引起设计的反复,影响设计质量和研制进度,重则可能会导致型号任务研制中止。
载人航天器作为航天飞行器产品的典型代表,是目前我国研制的较为复杂的飞行器,由于其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任务需求,其研制过程中更需对系统重量合理统筹、严格控制、准确实现。
因此,急需一种方案,能够依据型号研制实践,基于配套体系,来进行载人航天器的系统重量控制。
发明内容
应了解,载人航天器一般有如下特点:
舱段多,一般由2或3个舱段构成;
设备多,器上有600~1000台设备;
种类复杂,器上产品既有金属材料又有非金属材料。
因此,在进行重量控制时,容易出现漏项,在进行重量预计时不够准确,而在进行实体称重时方暴露超重问题,造成研制的反复。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配套体系的载人航天器系统重量控制方案,能够进行准确的重量控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配套体系的载人航天器系统重量控制方法,为使系统重量可控、全面,将各类产品按照配套管理,所有配套形成配套体系,其中,配套体系包括设备配套、电缆配套、直属件配套、管路配套、标准件配套和热控材料配套,从而使大至舱体结构、小至螺钉紧固件的部件均被纳入体系,通过保证配套体系的完备性,基于完整的配套体系进行重量控制来避免漏项,从而保证系统重量状态的可控性、准确性。
载人航天器配套体系包括:载人航天器设备配套表、载人航天器传感器配套表、载人航天器火工品配套表、载人航天器低频电缆网配套表、载人航天器高频电缆网配套表、载人航天器1553B总线电缆配套表、载人航天器1394总线电缆配套表、载人航天器结构密封件配套表、载人航天器总装直属件配套表、载人航天器总装标准件配套表、载人航天器总装管路及管路元件配套表、载人航天器通风和净化系统管路配套表、载人航天器热控材料配套表。
另外,载人航天器的研制分为方案设计阶段、初样设计阶段和正样设计阶段,其中,重量控制工作贯穿于整个研制历程,并且在型号研制时,重量控制工作被纳入到系统设计中,并与系统设计形成设计上的闭环与迭代,当重量不满足预定的指标要求时,进行方案再设计或采取减重措施,以满足重量要求。
在载人航天器研制的方案设计阶段,执行以下操作:合理进行指标分解,其中,对系统指标进行分解,同时将分解后重量指标向分系统及各责任方进行分配;预留合理的设计余量,其中,在设计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通过方案的完善,使得系统重量逐步增长,从而依据前期载人航天器的设计结果,在方案设计阶段预留8%~10%的设计余量;准确进行重量预估,其中,在分配好重量指标后要,根据预定的设计方案进行系统重量预估;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其中,对于不能满足系统重量指标的方案进行修正。
在载人航天器研制的初样设计阶段,执行以下操作:重量控制前移且闭环,其中,在单机产品设计层面,在初样产品设计阶段,在产品生产前进行重量计算,而在系统设计层面,在初样产品交付前,对系统重量进行准确把握,并对不满足要求的设计进行设计改进,从而将重量控制工作作为设计阶段的闭环控制环节;准确进行偏差控制,其中,根据产品的成熟程度,借鉴预存的研制数据,确定产品的偏差范围并进行设计偏差区分,按签订初样的IDS表,采用偏差的上限控制方法,使产品可达到的最大重量的总和作为当前系统重量;利用试验结果进行重量寻优,其中,开展单机验收试验和鉴定试验,在系统上开展静力试验、振动试验、力学分析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削减结构设计的过度冗余,追求重量优化;做好称重状态控制,其中,称重前进行系统状态清理,完成重量预估,称重过程中进行现场状态控制,称重后进行数据分析,并基于重量因素,根据称重计算结果复核系统设计并进行适应性改进。
优选地,重量因素至少包括装器工装重量、工艺件与真实件的差异重量、未参加称重的产品重量、气液工质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未经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16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管理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U盘的组合式移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