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内窥镜系统的成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2276.5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5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军;冯能云;陈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5 | 分类号: | A61B1/05;A61B5/00;G06T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051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内窥镜 系统 成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内窥镜系统的成像方法,包括:以预设波段的照射光照射观测部位,采集获得观测部位的反射光图像;将反射光图像的各像素点的色值矩阵分别与图像转换矩阵相乘,获得观测部位的成像结果,图像转换矩阵由权重系数对角矩阵计算获得,权重系数对角矩阵的对角元素为采集的反射光图像在各窄带波段下光强度的权重系数,预设波段被平均分为预设数量的窄带波段。本发明应用于内窥镜系统的成像方法,以预设波段光照射观测部位,得到能够区分血管区域和非血管区域的反射光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光谱滤波处理,能够增强各区域图像的特征光谱,从而提升了血管区域与非血管区域的差异,使图像对比度提高,提高了成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内窥镜的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染色成像技术,是通过患者口服或者在内镜喷洒化学染色剂(如龙胆紫等),使染色剂附着于病变部位从而凸显病变区域。该成像技术操作费时费力,如染色前需去泡、染色后需多次冲水灌洗等,并且存在可能染色不足、对特殊部位或者对过敏体质病人应用受限等问题,已逐渐被基于黏膜组织光谱特性的新型内镜成像技术取代。
当前常用的新型内窥镜成像技术中,光学染色成像技术是主要技术之一,该技术利用血红蛋白的光谱吸收特性,从光源入手,产生利于凸显黏膜浅层或中层血管形态的窄带照明光,从而在成像中凸显病变区域。其主要包括NBI(Narrow Band Imaging)技术和BLI(Blue Laser Imaging)技术。BLI技术即蓝光激光成像技术。使用中心波长为410nm的蓝光激光作为窄带照明光,同时搭配白光。但该成像方法仅能凸显黏膜浅层血管形态,无法凸显中层和较深层血管形态,并且该方法中无论使用单一波段还是多个波段的激光,都存在激光相干性的问题,在成像中都要考虑如何消除激光光束的相干性,避免在图像中产生妨碍血管识别的“散斑”图案。
NBI技术是在内窥镜光源装置的光路中放置带通滤光片,滤除其它波段的照明光,仅保留能够凸显黏膜组织中血管区域与非血管区域差异的特定波段的窄带照明光。该成像方法可避免涉及激光光源消相干问题,但该方法由于使用光学滤光片滤除其它波段光,导致照射光的光功率严重损失,因此在照射被检测物体尤其是较大腔体(如胃部)时,会出现由于照度不足而导致图像亮度较低、噪声较大,不能得到良好的成像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内窥镜系统的成像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提高成像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内窥镜系统的成像方法,包括:
以预设波段的照射光照射观测部位,采集获得观测部位的反射光图像,所述观测部位的血管区域和非血管区域对所述预设波段的照射光的反射率不同;
将所述反射光图像的各像素点的色值矩阵分别与图像转换矩阵相乘,获得观测部位的成像结果,所述图像转换矩阵由权重系数对角矩阵计算获得,所述权重系数对角矩阵的对角元素为采集的反射光图像在各窄带波段下光强度的权重系数,所述预设波段被平均分为预设数量的窄带波段。
可选地,采用光学滤光片设置在所述内窥镜系统的白光光源处,形成所述预设波段的照射光。
可选地,所述预设波段的照射光的波长范围为小于等于600nm。
可选地,所述预设波段的照射光的波长范围为400nm~600nm。
可选地,所述图像转换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C=k·(M*T*L*W*sys 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2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吸氧功能的医用防呕吐检查床体
- 下一篇:一种甲状腺穿刺专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