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侧独立电驱动履带车辆行驶状态切换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8757.9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0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邢杰;王育浦;马士奔;叶辉;黄冠富;韩雪峰;陈锐;叶辉萍;肖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2D11/04 | 分类号: | B62D1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向盘转角 踏板 履带车辆 行驶状态 独立电驱动 数值计算 电机输出扭矩 控制技术领域 电驱动系统 函数关系 踏板开度 遥控模式 平顺性 引入 表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侧独立电驱动履带车辆行驶状态切换控制方法,属于电驱动系统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在计算电机输出扭矩时,引入了踏板因子与转向因子。踏板因子是踏板开度与方向盘转角的函数,转向因子仅是方向盘转角的函数。直驶过程中,方向盘转角对踏板因子数值计算没有影响;转向时,方向盘转角对踏板因子与转向因子的数值计算都起作用。可通过合理调整方向盘转角对踏板因子的函数关系,使得履带车辆(特别是无人履带车辆遥控模式下)在行驶状态切换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平顺性与安全性表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驱动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侧独立电驱动履带车辆行驶状态切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减少碳排放量,各国排放法规越来越严厉,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新能源车辆的研发。无论是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车辆,都以电驱动系统为主要特征。各种新能源轮式车辆已经纷纷量产,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电驱动履带式新能源车辆也在无人车辆、工程、抢险、军事领域得到了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现有的电驱动履带新能源车辆主要采用双侧独立电驱动形式,即采用左右驱动电机分别连接左右侧减速器、制动器后,输出动力到主动轮以驱动车辆,整个动力传动系统分成了左右侧两套动力传动分系统,两套动力传动分系统之间采用电缆柔性连接。该种结构,机械系统结构简单,布置方便灵活,且电机输出扭矩直接驱动主动轮,控制系统易于实现,得到广泛应用。
该种结构,通过电机输出扭矩驱动车辆直驶与转向。直驶时,双侧电机输出相同扭矩,保证车辆直线行驶;转向时,双侧电机输出不同扭矩,产生转矩差,调节转矩差值的大小实现车辆转向。但是,直驶与转向状态切换过程中,电机输出扭矩同时受到油门踏板和方向盘的影响,特别是在无人车辆应用中,其遥控模式往往通过手柄实现操作,车辆直驶与转向命令相互耦合。这种耦合,导致车辆低速直驶进入小半径转向时,需要加大油门以配合方向盘实现转向需求;在转向结束回到直驶状态时,也需要减小油门以配合方向盘实现直驶需求,在状态切换过程中,容易发生车辆猛然加减速的情况,车辆平顺性难以保证,并容易发生危险。
因此,需要一种控制方法,改善双侧独立电驱动履带车辆行驶状态切换的平顺性与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双侧独立驱动履带车辆行驶状态切换控制方法,以减小车辆行驶状态切换时对油门踏板配合的依赖,避免状态切换过程中因加速踏板配合造成的车速的剧烈变化,提升车辆的平顺性与安全性。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侧独立电驱动履带车辆行驶状态切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采集方向盘转角信号绝对值和加速踏板开度信号并根据判断驾驶员的转向意图,即,为直驶状态还是转向状态;
当小于或等于自由行程C时,则认为车辆处于直驶状态;当大于自由行程C时,则判断车辆进入转向状态,并进一步判断转向状态是修正转向模式还是小半径模式;
若判断为直驶模式,则控制双侧独立驱动电机的输出扭矩大小相等,且只与加速踏板开度信号有关,双侧独立驱动电机输出的扭矩T=外侧电机输出的扭矩T外=内侧电机输出的扭矩T内等于当前电机转速下的最大扭矩Tmax(n)与踏板因子的乘积,其中踏板因子只与加速踏板开度信号有关;
若判断为修正转向模式,则控制外侧电机的输出扭矩T外只与加速踏板开度信号有关,而内侧电机输出正向扭矩,与加速踏板开度信号和有关,且随的增大逐渐减小至零扭矩;
若判断为小半径转向模式,则控制外侧电机的输出扭矩T外同时受加速踏板开度信号和的影响,且分别与加速踏板开度信号和成正相关;而内侧电机输出反向扭矩,随的增大由零扭矩逐渐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87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