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锚绞盘液压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3956.0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7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程源;王洪林;张玲珑;叶建;胡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20/00;F15B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徐立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锚 绞盘 液压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锚绞盘液压控制系统,属于液压控制领域。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压力补偿器、换向阀、液压泵和油箱,液压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连通,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液压马达的第二油口连通,压力补偿器的进油口分别与换向阀的进油口和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压力补偿器的出油口分别与换向阀的回油口和油箱连通,压力补偿器的第一控制油口分别与换向阀的进油口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压力补偿器的第二控制油口与换向阀的第三工作油口连通。本发明提高了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锚绞盘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起锚绞盘是一种常见的船舶甲板机械,用于下放或收起锚链,通常由起锚绞盘液压控制系统控制其工作。
常见的起锚绞盘液压控制系统通常包括液压泵和三位四通换向阀,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三位四通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油箱连通,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起锚绞盘的液压泵的第一油口连通,三位四通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液压泵的第二油口连通,当三位四通换向阀位于左位时,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和液压泵的第一油口连通,三位四通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液压泵的第二油口连通,此时液压泵正转,当三位四通换向阀位于右位时,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液压泵的第二油口连通,三位四通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液压泵的第一油口连通,此时液压泵反转,从而实现了起锚绞盘的正转和反转。
然而,当三位四通换向阀位于中位时,由于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均断开,此时液压泵的出油口和三位四通换向阀的进油口之间的压力不断升高,直至达到液压泵的恒压阀的阈值,液压油从恒压阀泄压。由于,为了保证液压泵能够正常驱动起锚绞盘的液压马达,恒压阀的阈值需要不小于起锚绞盘的最大工作载荷,而起锚绞盘的最大工作载荷需要液压马达以很大的输出功率工作,也就是说,当三位四通换向阀位于中位时,液压泵始终以很大的输出功率工作,降低了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液压泵长时间以最大输出功率工作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锚绞盘液压控制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起锚绞盘液压控制系统,适用于控制起锚绞盘的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为双向液压马达,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压力补偿器、换向阀、液压泵和油箱,所述液压泵的进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一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二油口连通,所述压力补偿器的进油口分别与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和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压力补偿器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换向阀的回油口和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压力补偿器的第一控制油口与所述压力补偿器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压力补偿器的第二控制油口与所述换向阀的第三工作油口连通;
当所述压力补偿器的第一控制油口的压力和所述压力补偿器的第二控制油口的压力的差值大于所述压力补偿器的开启阈值时,所述压力补偿器的进油口与出油口连通;
当所述压力补偿器的第一控制油口的压力和所述压力补偿器的第二控制油口的压力的差值不大于所述压力补偿器的开启阈值时,所述压力补偿器的进油口与出油口断开;
当所述换向阀的阀芯位于中位时,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三工作油口断开;
当所述换向阀的阀芯位于左位时,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分别与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三工作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连通;
当所述换向阀的阀芯位于右位时,所述换向阀的进油口分别与第二工作油口和第三工作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的回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39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