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列车的数字广播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52947.X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2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彭星辉;吴立明;张青春;任怀方;陈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际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H20/12 | 分类号: | H04H20/12;H04H20/38;H04H20/44;H04H20/6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地址: | 20004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列车 数字 广播 控制系统 | ||
1.一种应用于列车的数字广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即时操作模块,实现嵌入式实时操作;
网络包收发处理模块,与所述即时操作模块连接,实现网络包的接收和发送;
业务功能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即时操作模块和网络包收发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命令执行相应操作;
LCD显示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即时操作模块和业务功能模块,响应即时操作模块的驱动,并向业务功能模块发送操作命令包;
数据库接口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即时操作模块和业务功能模块,实现数据库文件的读取和写入;
异常监测模块,与业务功能模块连接,实时进行异常监测,在监测到有异常发生时,启动异常忽略技术,记录该异常;
所述LCD显示模块用于实现与司机的互动,包括:
乘客请求界面,用于按顺序显示乘客请求信息,并接收司机对乘客请求信息的操作指令,包括接通乘客请求或者挂断乘客请求;
司机对讲界面,用于显示对端司机的对讲请求信息,并接收司机对所述对讲请求信息的操作指令;
所述乘客请求界面处于司机乘客对讲状态,且所述司机对讲界面接收并显示对端司机的对讲请求时,自动切换至司机对讲界面的司机对讲状态,挂起司机乘客对讲状态;
所述网络包收发处理模块的网络包收发处理过程以一个线程方式存在,其工作流程为:
上电之初,按照约定好的缓冲区名称,依次打开预先创建好的缓冲区队列,作为线程的入口参数;
进入网络收发线程后,首先创建一系列套接字,并读取本地硬件I/O引脚,确定本地设备的类型、号码,查询数据库中的IP表格,将本地IP地址与套接字绑定起来;
进入for(;;)无限循环,利用select机制,监听各个套接字,如果有新包到来,就接收并存入对应的缓冲区队列;如果有新包发送,就从对应的缓冲区队列上取下一包,进行发送;
每次处理完一个包的收发之后,主动让出一次CPU控制权,供其他线程占用CP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列车的数字广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操作模块包括与所述网络包收发处理模块连接的网卡驱动单元、与所述LCD显示模块连接的帧缓冲驱动单元、与所述数据库接口模块连接的文件存储单元和与所述业务功能模块连接的音频驱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列车的数字广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包以队列形式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列车的数字广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功能模块包括:
命令解析单元,用于解析由LCD显示模块传送的操作命令包和由网络包收发处理模块传送的网络包;
操作执行单元,用于根据解析后获得的命令执行相应操作,包括工作状态切换、自动报站、手动报站、紧急广播、口播、司机对讲和司机乘客对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列车的数字广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CD显示模块还包括:
手动广播界面,用于接收司机的手动广播指令;
紧急广播界面,用于接收司机的紧急广播指令和显示紧急广播词;
口播界面,用于接收司机的口播指令,并显示相应的状态提示;
音量调节单元,用于接收司机的音量调节指令;
网络升级单元,用于通过网络接口升级LCD显示模块的设备固件;
界面更新单元,用于对LCD显示模块中的多个界面进行更新;
所述手动广播指令、紧急广播指令、口播指令、操作指令和音量调节指令被传送给所述业务功能模块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列车的数字广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CD显示模块还包括:
广播优先级切换单元,用于根据司机指令对手动广播界面、紧急广播界面和口播界面的优先级进行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列车的数字广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LCD显示模块还包括:
对讲切换单元,用于在司机对讲状态结束后切换至司机乘客对讲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际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际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294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