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载化疗药物和核酸的肿瘤靶向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5862.0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9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宋天强;熊青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40;A61K31/704;A61K31/4745;A61K31/337;A61K31/7105;A61K31/711;A61K48/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06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疗 药物 核酸 肿瘤 靶向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载化疗药物和核酸的肿瘤靶向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1)聚赖氨酸接枝β‑环糊精衍生物的制备;(2)载化疗药物的纳米粒子的制备;(3)共载化疗药物和核酸的纳米粒子的制备;(4)共载化疗药物和核酸的肿瘤靶向纳米粒子的制备;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省时节能,且所用载体材料生物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无毒性,无免疫原性。本发明的共载化疗药物和核酸的肿瘤靶向纳米粒子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为150~200nm,可以有效地将化疗药物和核酸同时携带进入高表达CD44分子的细胞,抑制细胞增殖,并具有显著的体内外肿瘤靶向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药物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共载化疗药物和核酸的肿瘤靶向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随着肝外科技术、麻醉技术以及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首选。然而,临床绝大多数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化疗也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见策略之一,但是由于肿瘤具有异质性,单一的化疗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且患者易对化疗产生耐受。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Michael Blaese首次在医学界提出了基因治疗的概念。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多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异常,而这些基因异常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等密切相关。基因/药物联合治疗能够针对肿瘤细胞内的不同靶点发挥治疗作用,从而发挥协同治疗作用,提高药物疗效;与单一治疗方法相比,联合治疗方法可以减少药物剂量,从而降低毒副作用;此外,基因/药物联合治疗还能够有效地降低肿瘤耐药的发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联合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包括:如何保证核酸药物在体内不降解,如何解决化疗药物的溶解性问题,以及如何将二者同时靶向输送至肿瘤部位并实现有效释放。因此,设计一种简单有效的共输送体系是联合治疗成功的关键。
聚赖氨酸是一种阳离子多肽,其结构中的伯氨基通过质子化作用而使其带正电荷,通过静电作用可与表面带磷酸基的核酸复合形成纳米粒子。低分子量的赖氨酸(<3000)可质子化伯氨基数量少,较难与核酸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而高分子的聚赖氨酸虽然可以提高转染效率,但却有着细胞毒性大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结构改造、表面修饰等方法来提高其性能。
天然材料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等优势,其可以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包合多种疏水性小分子,提高药物溶解性,增加药物稳定性。然而,单一的β-CD并不能与疏水性药物实现自组装。将β-环糊精引入聚合物的结构中使其具备特殊的结构与性质,是一种优良的药物载体材料。因此,将β-环糊精与聚赖氨酸有效的结合,不仅有效降低了聚赖氨酸的毒性,可以实现药物和核酸的共载。
目前,尚未有用透明质酸与共载化疗药物和核酸制成肿瘤靶向纳米粒子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简捷、省时节能的共载化疗药物和核酸的肿瘤靶向纳米粒子。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共载化疗药物和核酸的肿瘤靶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共载化疗药物和核酸的肿瘤靶向纳米粒子的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共载化疗药物和核酸的肿瘤靶向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6-醛基化β-环糊精、聚-L-赖氨酸氢溴酸盐溶于pH=4.4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室温搅拌1-2h,加入氰基硼氢化钠,室温继续搅拌48~72h;加氢氧化钠水溶液使体系呈中性,在半透膜截留分子量为7000Da的条件下超纯水透析2d、透析液冷冻干燥获得聚赖氨酸接枝β-环糊精衍生物;所述聚赖氨酸接枝β-环糊精衍生物简称PLC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肿瘤医院,未经天津市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58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铂纳米晶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 下一篇:一种触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