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切β-1,4-甘露聚糖酶编码基因及其制备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33461.1 | 申请日: | 2016-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1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尹恒;李悝悝;谭海东;王文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56 | 分类号: | C12N15/56;C12N9/42;C12P19/14;C12P19/02;C12P1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露 聚糖 编码 基因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的内切β‑1,4‑甘露聚糖酶基因及其酶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即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将该内切β‑1,4‑甘露聚糖酶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上,获得可异源表达该酶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该菌株异源表达制备的内切β‑1,4‑甘露聚糖酶,能高效降解魔芋多糖(又称魔芋葡甘聚糖)。本发明提供的内切β‑1,4‑甘露聚糖酶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饲料添加剂、医药及葡甘露低聚糖制备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切β-1,4-甘露聚糖酶的基因序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该内切β-1,4-甘露聚糖酶的重组质粒和重组基因工程菌株及其在多糖降解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内切β-1,4-甘露聚糖酶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饲料添加、医药及寡糖制备等领域。
背景技术
蒟蒻(Amorphophalluskonjac),俗称魔芋,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魔芋中主要成分为魔芋多糖(又称魔芋葡甘露聚糖),由葡萄糖与甘露糖组成。魔芋葡甘露聚糖通过β-1,4吡喃糖苷键将β-D-葡萄糖和β-D-甘露糖按1∶1.6或1∶1.69的摩尔比连接而成,每19个糖残基上有一个乙酰基团存在,其特殊的结构使其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但是其在水中为胶体,粘度大、溶解度小,在后续加工利用上带来不便;其在各种食品中添加量小,影响了其生物活性。目前我国魔芋产业多停留在魔芋初级食品开发层面,亟需高值化加工技术,对魔芋主要成分魔芋葡甘露聚糖的深加工是魔芋下游产业的主要方向。
将魔芋多糖降解成魔芋寡糖,即魔芋葡甘露寡糖(Konjacoligo-glucomannan,KOGM),其分子量小,在水中可溶,易于吸收,将会克服魔芋多糖在加工利用中问题。与魔芋多糖相比,魔芋寡糖具有优良的性能,具有改善食品品质,保鲜食品,改善人体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血脂以及肠道解毒等生物活性。生理功能试验表明,葡甘露低聚糖除了具有低热量、稳定、安全无毒等良好的理化特性外,还具有促进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群的增殖,改善肠道内菌群结构;减慢肠道粘膜分泌的β-糖苷酶的扩散速度,不升高血糖,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等功能。
目前尚无大量工业生产魔芋葡甘低聚糖的报道,其生产尚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期间,获得葡甘低聚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从天然原料(魔芋)中提取,但提取工艺复杂,且产率极低;(2)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但此法步骤繁琐,成本太高;(3)利用酸水解魔芋葡甘露聚糖的方法获得,但这样生产的低聚糖性质不稳定,副产品多,不易得到特定的低聚糖;(4)利用物理方法降解得到,但此方法要利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实验设备要求太高,不利于大量生产;(5)利用酶解葡甘露聚糖的方法获得,酶的反应效率高,方法简单、易控制,后期分离也容易,且酶作为一种生物制剂,不会带来化学试剂产生的不利因素。所以利用酶解葡甘露聚糖的方法生产葡甘露低聚糖是一条相对简单,容易研究的生产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34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X染色体连锁肌小管肌病的基因药物
- 下一篇:一种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