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改善的过滤猝灭气体的装置的多极空气隔断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9952.9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6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M.里瓦尔;E.多梅琼;J-P.戈内特;N.沙布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34 | 分类号: | H01H9/34 |
代理公司: | 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青<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法国吕埃***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改善 过滤 气体 装置 多极 空气 隔断 断路器 | ||
1.一种多极断路器(2),包括多个电极(P1、P2、P3、P4;P'1、P'2、P'3、P'4)以及壳体(B),在所述壳体(B)中,在针对断路器的每个电极的单独的隔室(C)中,放置有:
输入端子(4)和输出端子(6),
两个电触点(10、12),其分别连接到该电极的输入端子(4)和输出端子(6),并且可在两个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移动,
在闭合位置中,两个电触点彼此直接接触,以及
在断开位置,两个电触点彼此分开,
第一灭弧室(8),其中放置有两个所述电触点,并且所述第一灭弧室的一个壁包括第一气体排放开口(20),其设置有用于过滤气体的第一上游装置(22),
所述断路器(2)包括用于接收气体的第一气体接收腔室(30;110),所述第一气体接收腔室经由第一排放开口与第一灭弧室连通,并且包括第一孔(32;132),用于将气体排出到壳体外部,所述第一孔设置有第一下游过滤装置(34;134),
其特征在于:
断路器还包括用于接收气体的至少一个第二气体接收腔室(40、50、60;112),其与断路器另一个电极的至少一个第二灭弧室经由该第二灭弧室的第二气体排放开口连通,所述第二灭弧室本身装备有用于过滤气体的第二上游装置,
用于接收气体的第二气体接收腔室(40、50、60;112)包括用于将气体排出到壳体外部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设置有第二下游过滤装置;
且用于接收气体的第一气体接收腔室和用于接收气体的第二气体接收腔室由不可渗透的壁彼此流体地分开,
每个气体接收腔室的下游气体过滤装置在一平面内延伸,所述平面垂直于该下游气体过滤装置与之流体连通的灭弧室的上游气体过滤装置在其中延伸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包括用于每个电极(P1、P2、P3、P4)的气体接收腔室(30、40、50、60),这些气体接收腔室彼此区分开并且由不可渗透的壁流体地分开,这些气体接收腔室每一个经由所述对应的气体排放开口仅流体地连接到对应电极的灭弧室(8),且包括用于将气体排出到壳体外部的孔(32、32'、32”、32”'),所述孔设置有下游气体过滤装置(34、34'、34”、34”'),该气体排出孔与断路器的其他气体接收腔室的气体排出孔区分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体接收腔室的所述下游气体过滤装置(34、34'、34”)与断路器的其他气体接收腔室各自的下游气体过滤装置区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气体接收腔室(110、112)经由其各自的气体排放开口流体地连接到至多两个灭弧室,
对应于流体地连接到同一共用气体接收腔室(110、112)的两个灭弧室的各个电极(P'1、P'2、P'3、P'4)彼此串联电连接。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气体过滤装置(34、34'、34”、34”';134)包括棱纹平布织物(rep fabric)的多个堆叠的层,所述堆叠的层具有不同的网孔大小,这些棱纹平布织物的层堆叠布置以表现为逐渐减小的网孔大小,定位在气体接收腔室一侧的层具有的网孔大小大于朝向断路器外部定位的织物的堆叠的层的网孔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过滤装置(34、34'、34”、34”';134)的堆叠的层具有100μm到500μm的网孔大小,该网孔大小定义为该织物层的网孔的水力直径。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气体接收腔室包括盖(36;136),该盖附接到与该接收腔室流体连通的灭弧室,覆盖对应的气体排放开口,该盖通过固定元件无自由度地在壳体上牢固地保持在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气体接收腔室,所述断路器(2)包括放置在所述盖(36)和所述壳体(B)之间的密封元件(3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元件(38)是被压缩在所述盖(36)和所述壳体(B)之间的平的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未经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995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