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其中间体及制备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7405.7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0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宇;潘金龙;周佳;丁同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7/10 | 分类号: | C07F7/10;B01J31/02;C07C201/12;C07C205/45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基 吡咯烷 羧酸 中间体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其中间体及制备与应用,所述的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的结构式为或制备方法是以手性脯氨酸为原料,通过引入保护基团和辅助剂后,与硅烷化试剂进行C‑H键活化反应,再脱除保护基团得到中间体,该中间体在酸作用下脱除辅助基团,即可制得所述的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本发明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反应中。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化学产率高,为含硅结构类似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途径,制得的(2R,3R)‑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2S,3S)‑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可以用做不对称反应的手性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技术领域,涉及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尤其是涉及新化合物(2R,3R)-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2S,3S)-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其中间体及制备应用。
背景技术
α-氨基酸是构成生物活性肽、肽模拟物以及蛋白质的重要骨架,如L-脯氨酸是合成人体蛋白质的重要氨基酸之一,是氨基酸输液的重要原料,也是合成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一线降压药物的主要中间体,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与医药等工业。
有机硅化合物是一类含C-Si键的有机化合物,在不对称合成及功能材料的研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硅的引入将会对α-氨基酸的溶解性、稳定性、亲油性以及药物代谢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脯氨酸作为一种结构简单且自然界含量丰富的手性分子,不仅可以在过渡金属不对称催化中作为双齿配体,而且本身可以直接作为催化剂,催化Aldol、Mannich、Michael等有机合成反应,达到很好的不对称诱导效果。与一般的金属催化剂相比,脯氨酸无毒廉价、两种对映体易得;反应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室温下即可进行;反应无需对底物进行预修饰;具有水溶性,通过简单的水萃取即可很容易除去,反应的后处理十分方便,其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条件温和、可控性好、重复性好且产率高的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上述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及其中间体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包括(2S,3S)-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及其对映异构体(2R,3R)-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其中,所述的(2S,3S)-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的化学结构式为式(I):
所述的(2R,3R)-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的化学结构式为式(II):
3-(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羧酸的中间体,包括(2S,3S)-N-(喹啉-8)-(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甲酰胺及其对映异构体(2R,3R)-N-(喹啉-8)-(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甲酰胺,其中,所述的(2S,3S)-N-(喹啉-8)-(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甲酰胺的化学结构式为式(III):
所述的(2R,3R)-N-(喹啉-8)-(三甲基硅基)吡咯烷-2-甲酰胺的化学结构式为式(I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74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