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精叶钩吻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7758.9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3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姜维梅;邱英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精 叶钩吻 快速 繁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精叶钩吻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黄精叶钩吻的根状茎的不定芽作为外植体;2)、不定芽的消毒;3)、不定芽的启动培养:将消毒后的不定芽剥离外围的叶片后接种到启动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生长及丛生芽的诱导;4)、不定芽的快速扩增:将步骤3)所得的丛生芽分割成含1新芽的芽丛后转接于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培养;5)、不定芽的伸长及生根培养:将步骤4)所得的丛生芽切割成含2~3株为一丛的不定芽丛转移到生根/伸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6)、将步骤5)所得的已生根的植株取出,得可出瓶种植的种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精叶钩吻的组培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是药物的天然宝库,人类利用药用植物来防病治病已有几千年历史。植物合成和积累的次生代谢物被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我国是世界上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对中药资源的需求在迅速增加,我国每年也有大量来源于药用植物的提取物出口到世界各地,这些都加速着我国中药资源的消耗,给濒危的药用植物资源带来毁灭性的危害(陈士林&肖培根,2006;高文远&肖培根,2008)。工业化加上城市化也不断地增加自然资源的压力。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的过度采收,致使很多中药资源蕴含量下降,甚至耗竭,一些种类濒临灭绝(黄璐琦,2001)。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药材的生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在快速繁殖、保护和增强有用的次级代谢物的水平以满足药物的需求并减少原位采收自然资源方面,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拥有巨大的潜力(Bapat等,2008)。
黄精叶钩吻属(Croomia)植物是百部科(Stemon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花部4基数,属单子叶植物网状脉类群。该属仅6个种,4种(C.heterosepala,C.hyugaensis,C.saitoana和C.kinoshitae)为日本特有(Kato&Ebihara,2011;Kadota,2010,2012),1种(C.japonica)为中国和日本分布,1种(C.pauciflora)为美国特有。该属植物的总体分布呈古老的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在亚洲又呈现为中国大陆-日本岛屿的分布格局。该属植物的染色体研究表明该属的3个种(C.heterosepala,C.japonica和C.pauciflora)染色体数目都是2n=24(Duyfjes,1991;Oginuma等,2001),但也有研究指出黄精叶钩吻(C.japonica)的染色体数目为2n=26(李林初,1986)。李恩香(2006)的研究表明该属植物的繁育系统为自交可育的混合交配系统。叶绿体DNA(trnL一F)的研究表明:东亚的两个种是姐妹类群,分歧时间是在更新世中晚期;东亚种与美国种的分歧时间是在上新世晚期到更新世早期(Li等,2008)。方明(2012)基于SSR分子标记和单拷贝核基因Agtl序列研究表明黄精叶钩吻是祖先种,并由它衍生出了日本的C.heterosepala和北美的C.pauciflora。中国的天目山可能是该属植物的分布及起源中心。
黄精叶钩吻属植物是一类种群较小且区域化分布的种,种群的繁殖和散布主要依赖根茎的无性繁殖。由于根茎的活动非常有限,使该属植物成为易受干扰、易濒危的植物(Tomlinson和Ayensu,1968)。因此,该属植物在中国、日本和美国都被列为稀有濒危植物名录(傅立国,1992;Estill&Cruzan,2001;Chafin,2007;Kato&Ebihara,2011)。
黄精叶钩吻,又名金刚大,分布于我国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和日本。该植物的根状茎是民间常用的药物,具有祛风解毒、治跌打损、毒蛇咬伤等功效(浙江植物志,1994)。林文翰等(1993)对金刚大的根部和茎叶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为金刚大碱(Croomine)和脱氢金刚大碱((didehydrocroomine),另外根部还有粉蕊黄杨胺A(pachysamine A)和金刚大啶(Croomionidine)两个甾体生物碱和β-谷甾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77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升降缓冲功能的闸阀
- 下一篇:一种速生无刺槐组培苗的生根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