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5492.4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広太;安田勇治;田端淳;铃木晴久;奥田弘一;舘野啓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F16H57/04 |
代理公司: | 11225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威;徐爱萍<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动力 传递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公差环布置在输出侧旋转轴与转子轴之间。为此,即使输出侧旋转轴和转子轴的花键配合部中的间隙没有被填充,输出侧旋转轴和转子轴仍被公差环保持以便不振颤。因此,能够减少花键配合部中出现的齿敲击噪声。输出侧旋转轴具有用于向公差环供应润滑油的油路。润滑油通过这些油路被强制地供应到容纳有公差环的环状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中的动力传递系统,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减少由于动力传递路径中的间隙而出现的齿敲击噪声(tooth hammer noise)。
背景技术
在构成设置在车辆中的动力传递系统的旋转轴之间的间隙中,已知齿敲击噪声由于间隙中的齿的碰撞而出现,并且已提出了用于减少齿敲击噪声的措施。例如,在国际申请公开第2013/080311号所描述的动力传递系统中,第二电动机的转子轴构成了从发动机至驱动轮的动力传递路径的部分。因此,发动机的直接转矩传递至转子轴。为此,即使在第二电动机的转矩接近于零时,转子轴的花键齿在发动机被驱动的同时仍压靠着另一旋转轴的花键齿。因而,填充了转子轴的花键齿与所述另一旋转轴的花键齿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少了齿敲击噪声的出现。
发明内容
顺便提及,在国际申请公开第2013/080311号所描述的动力传递系统中,在发动机与第二电动机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填充了第二电动机的转子轴的间隙。然而,没有填充布置在第二电动机的下游(在驱动轮侧)的变速器的输入轴与第二电动机的转子轴之间的间隙。因此,随着输入至变速器的转矩变为接近于零,存在齿敲击噪声由于第二电动机的转子轴与变速器的输入轴之间的间隙而出现的可能性。国际申请公开第2013/080311号描述了一种混合式动力传递系统;然而,只要间隙在旋转轴之间形成,就会出现如国际申请公开第2013/080311号的情况下的类似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由于构成动力传递系统的旋转轴之间的间隙而出现的齿敲击噪声的结构。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所述动力传递系统包括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配合部、公差环以及油路。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绕共同的轴线布置。在所述配合部处,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彼此配合并联接以便传递动力。所述公差环布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之间。所述公差环包括环状部和突出部。所述环状部构造成接触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中的一个旋转轴,并且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环状部朝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之一突出,并构造成接触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中的另一个旋转轴。所述油路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中的所述一个旋转轴中,所述油路构造成将润滑油供应至所述公差环。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由于在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之间布置有公差环,所以即使不填充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配合部中的间隙,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两者也由公差环保持而不振颤。因此,可以减少在配合部中出现的齿敲击噪声。
由于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中的任一个具有用于向公差环供应润滑油的油路,因此润滑油被强制供应到容纳有公差环的空间,因此能够对公差环润滑。由此,可以减小公差环的耐久性的下降。
在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中,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中的接触所述公差环的所述环状部的一个旋转轴可以具有所述油路。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中的接触所述公差环的所述环状部的所述一个旋转轴具有所述油路,因此从与设置有公差环的突出部的侧相反的侧供应润滑油。为此,设置在公差环的突出部的背侧的空间允许用作用于润滑油的存储部。
在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系统中,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可以具有承插接合部,所述承插接合部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公差环的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的两侧,所述承插接合部可以被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彼此配合而不振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54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止离合器用活塞的止转构造
- 下一篇:差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