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制剂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液/质分析样品前处理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15005.4 申请日: 2016-12-07
公开(公告)号: CN108169387A 公开(公告)日: 2018-06-15
发明(设计)人: 张晓哲;刘丹;王莉;高明哲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0/06 分类号: G01N30/06;G01N30/14
代理公司: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马驰
地址: 116023 辽宁省***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物碱 吡咯 亲水性 中药颗粒剂 前处理 糖浆剂 醇层 萃取 下层 分析化学 疏水性有机溶剂 样品预处理技术 氨水 糖类 疏水有机溶剂 碱性无机盐 酸水提取液 样品提取液 脂肪酸 分析样品 中药制剂 萃取体系 水萃取 提取液 正丁醇 中间层 萃取液 除盐 富集 氯仿 制备 回收率 蛋白质 过滤 补充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分析化学中样品预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颗粒剂和糖浆剂中微量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前处理方法,包括制备样品的酸水提取液,提取液PH调整,多相萃取,萃取液除盐等步骤。其特征在于样品提取液无需离心和过滤,用氨水调整pH至碱性后,直接与碱性无机盐溶液、亲水性醇、疏水性有机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多相萃取体系,一步实现脂肪酸萃入疏水有机溶剂层,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萃入亲水性醇层,蛋白质在亲水性醇层和富盐下层之间形成固体中间层,糖类萃入富盐下层。该方法首次应用于中药颗粒剂和糖浆剂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富集萃取,是对现有方法的重要补充,其回收率明显优于正丁醇或氯仿/水萃取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中样品预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颗粒剂和糖浆剂中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富集和净化方法,是由样品酸水提取液、碱性无机盐溶液、亲水性醇和疏水性有机溶剂组成的多相萃取系统,富集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有效去除脂肪酸、蛋白质和糖类等成分。该方法是对现有方法的重要补充,其回收率明显优于正丁醇或氯仿/水萃取体系;又解决了SPE难以处理富脂肪、蛋白质、糖类等高粘度和易不可逆吸附样品和仪器耗材昂贵的问题。

背景技术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是重要的一类植物性肝毒成分,因上世纪50年代的人畜误食致死事件,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PA主要分布于菊科(千里光属和泽兰属)、紫草科(紫草属)、豆科(猪屎豆属)植物中[Mattocks AR.Chemistryand toxicology of pyrrolizidine alkaloids[M].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86:1-26.]。在我国,人们接触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上述三科植物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制剂,如中药返魂草、款冬花等,通常以颗粒剂、止咳糖浆等中药制剂形式用于治疗痰多,气喘,咯痰不爽,劳嗽咳血等多种疾病;另一方面,家畜如采食含有PAs的牧草或PA植物及其种子污染的饲料,会在动物产品如奶、峰蜜中残留,带来低剂量长期暴露的危险,因此,无论是中药制剂亦或是食品都需要对其中毒性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进行有效监测。

中药制剂PA含量往往较低,仅0.00001%-0.001%,并含有大量的可能干扰液质联用分析的物质,如脂肪酸、蛋白质、糖类等,因此,对样品中PA的回收率和样品的净化水平要求较高。强阳离子交换树脂固相萃取法(SCX-SPE)是目前最常用的PA净化的方法,但中药制剂中的脂肪酸、蛋白质,尤其是大量的制剂辅料,如蔗糖、乳糖、糊精、炼蜜等对SPE法影响较大,易造成SPE小柱堵塞,重复性较差,此外,该方法操作复杂,成本较高。另一方面,PA类化合物富集的难度主要来自其极强的亲水特性,无论是在碱性条件下的分子态或是酸性条件下的离子态在常用的萃取溶剂,如氯仿、正丁醇中的溶解度有限,致使萃取回收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制剂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液/质分析样品前处理法,即中药制剂经酸水超声提取后,利用提取液、碱性无机盐溶液、亲水性醇和疏水性有机溶剂组建多相萃取系统,对中药颗粒剂和糖浆剂中的PA有效萃取富集,同时去除脂肪酸、蛋白质、糖类等干扰物,有效降低液/质分析中的基质效应。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类化合物在酸水溶液中以离子态形式存在,具有极强的亲水性,在碱性溶液中成分子态,极性降低而被萃取进入亲水性有机溶剂中,酸水提取液中的脂肪、蛋白质、糖类因相似相溶原理而分别被萃入疏水有机层、富盐层以及形成不溶固体中间层和沉淀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50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