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携带Pim-1基因的腺相关病毒2及其在修复受损视神经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4485.2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5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许家军;张守梅;王栋;刘芳;黄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64 | 分类号: | C12N15/864;C12N15/66;C12N15/65;A61K48/00;A61P27/02;A61P2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携带 pim 基因 相关 病毒 及其 修复 受损 视神经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内在再生能力低下,是视功能难以恢复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面临的重大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携带Pim‑1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2载体及其构建方法,所述的腺相关病毒2载体是携带如SEQ ID NO:1所示的Pim‑1基因的DNA序列。本发明还提供携带Pim‑1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2载体在制备治疗修复受损视神经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为临床治疗视神经损伤提供新的有力手段和理论基础,对CNS疾病和损伤的治疗也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携带Pim-1基因的腺相关病毒2在制备治疗修复受损视神经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和损伤后,神经再生是非常困难的,如何进行有效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所困扰的重大难题。视神经为CNS的一部分。视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大量死亡、RGCs内在再生能力低下、引导轴突再生的细胞缺乏、抑制再生的微环境、神经营养因子的不足等。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内在再生能力低下,是视神经损伤后再生失败导致视神经萎缩和失明的关键因素。目前,虽然临床上针对受损视神经的治疗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其实际疗效不佳,很难让患者恢复视力。
近期关于提高RGCs内在再生能力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Benowitz研究组通过针刺伤晶状体,玻璃体腔内注射晶体蛋白,激活RGCs的内在再生潜力,使轴突的再生通过视神经压榨伤部位到达远段神经,但数量和生长潜能有限(参见文献[1]de Lima S,Koriyama Y,Kurimoto T,et al.Fulllength axon regeneration in the adult mouse optic nerveand partial recovery of simple visual behaviors.Proc Nat Acad Sci U S A,2012;109(23):9149-54)。O‘Donovan等通过激活RAF-MEK通路的B-Raf,特别是联合敲除PTEN,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大鼠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参见文献[2]O'Donovan KJ,Ma K,Guo H,etal.B-RAF kinase drives developmental axon growth and promotes axonregeneration in the injured mature CNS.J Exp Med,2014;211(5):801-14)。Yungher等小鼠玻璃体注射PTEN-shRNA、CNTF的腺相关病毒2及cAMP类似物,再生轴突远达视交叉和视交叉上核并形成突触(参见文献[3]Yungher BJ,Luo X,Salgueiro Y,Blackmore MG,etal.Viral vector-based improvement of optic nerve regeneration:characterization of individual axons’growth patterns and synaptogenesis in avisual target.Gene Therapy,2015;22:811-821)。Nawabi等向PTEN敲除小鼠玻璃体注射DCLKs的腺相关病毒2,轴突再生远达视交叉(参见文献[4]Nawabi H,Belin S,Cartoni R,et al.Doublecortin-like kinases promote neuronal survival and induce growthcone reformation via distinct mechanisms.Neuron,2015;88:704-719.)。由上可见,寻找调节再生的靶分子和基因,并将增强RGCs内在再生能力和影响再生的因素相结合,促进视神经再生,具有光明的临床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44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