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草铵膦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2810.1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4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宇;陈续玲;张远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9/30 | 分类号: | C07F9/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硝基 种草 铵膦 制备 氨基酸衍生物 原子经济性 反应历程 关键步骤 脱保护 引入 还原 | ||
一种草铵膦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简洁经济的办法引入硝基,然后在温和的条件下对硝基进行还原从而引进氨基作为关键步骤,避免了使用其他昂贵的氨基酸衍生物或者其他有毒含氮的化合物来引入氨基的办法,同时还免去了反应过程中对氨基的保护和脱保护过程,整个反应历程简捷,条件温和,使用原料简单易得,操作简便,原子经济性好,极其适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和农药合成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除草剂草铵膦新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草铵膦是一种具有部分内吸作用的高效、低毒、非选择性(灭杀性)触杀型有机磷类除草剂,于上个世纪80年代由德国Hoechst公司最先开发生产。除了具有除草活性外,还具有杀虫杀菌活性,并且可以与杀虫剂等混配,达到同时防治的效果。该除草剂具有高效的除草活性,几乎能防除各种杂草,同时其低毒、易降解、可用水作基剂、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使其使用安全方便。目前草铵膦的用量仅次于草甘膦,是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的除草剂。而且随着杂草对草甘膦耐药性的不断增加,草铵膦应用前景更加广泛。
草铵膦的合成方法有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前者是用双丙氨酰磷经微生物发酵生产。化学合成方法主要以三氯化磷或亚膦酸酯为起始原料,经过一定的反应过程合成膦酸酯,然后与某些氨基衍生物发生反应。
目前比较经典的合成草铵膦的方法是盖布瑞尔-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WO79/00405,CN185054A,US6359162)。
该法反应条件比较温和,不需要高温高压,但反应历程较长,并且需要较贵且危险的试剂,如金属钠、液溴及二溴乙烷,导致该路线不经济。此外,产率也比较低,总收率仅为10%。反应过程中过量的醇钠易于膦化物发生副反应。
另外,斯垂克-泽林斯基法是研究最为深入的方法(US4264532,CN1267305A,CN10258489A)。目前已经实现的工业化路线都是围绕着这种方法进行改进而成。
该法采用比较成熟的工艺,收率为30%左右,且反应条件要求不高,易于应用于生产。但是,KCN为剧毒物质,对环境不友好。其中的丙烯醛或丙烯腈的Micheal加成步骤以及α-氨基酸的合成步骤为关键步骤。由于丙烯醛和丙烯腈聚合活性非常高、且毒性非常大,在生产和后处理过程中给环境和生产安全带来巨大的不利因素。另外氨基酸的形成过程经常使用高毒或昂贵的试剂,进一步加剧了整个反应过程的不安全性和非经济性。
在其他的方法中,如阿布佐夫合成法,该法以亚膦酸酯衍生物为起始原料,反应历程简捷,且反应条件要求不高,但氨基需要用较为昂贵的三氟甲酰基,不经济。高压催化合成法,顾名思义,该法需要较大的压力,导致对设备的强度要求较高,不适于工业化生产。同时,该法用到剧毒气体CO,及较贵的氢气。
此外,还有从α-溴-γ-内丁酯和邻苯二甲酰亚胺出发合成草铵膦的途径(俞传明.农药,2001,40(4),15)。
该法尽管反应条件要求不高,但是原料邻苯二甲酰亚胺较贵,原子经济性差,收率也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之前从α-溴-γ-丁内酯出发合成草铵膦路线中需要使用昂贵的邻苯二甲酰亚胺,提出料一条合成草铵膦的新方法。首先利用α-溴-γ-丁内酯和亚硝酸钠反应,经过对酯基的断裂,膦酸酯部分的形成,然后在含氟添加剂的作用下中用金属和酸的体系对硝基进行还原制备草铵膦。该方法利用在温和的条件下对硝基进行还原来引进氨基,避免了使用其他昂贵的氨基酸衍生物或者其他含氨基的化合物来引入氨基,同时还免去了反应过程中对氨基的保护和脱保护过程,反应历程简捷,条件温和,使用原料简单易得,原材料安全性好,路线具有极佳的原子经济性,操作简便,非常适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是一种制备草铵膦的新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28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