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氨酸利用能力提高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2787.6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4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方芳;张梦寒;李巧玉;陈坚;堵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L27/50;A23L33/135;A23L5/2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彭素琴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氨酸 解淀粉芽孢杆菌 瓜氨酸 传代 高效利用 食品微生物 出发菌株 高盐条件 驯化 菌株 应用 积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氨酸利用能力提高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属于食品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驯化得到一株高效利用精氨酸和瓜氨酸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JY06‑A8,该菌株能够在高盐条件下高效利用精氨酸和瓜氨酸,其对精氨酸的利用率达到了96%,不积累瓜氨酸,且传代200代后精氨酸利用能力仍高于出发菌株,具备良好的传代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氨酸利用能力提高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属于食品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是一种致癌物质,被人体持续过量摄入可能会引发肺癌、肝癌等严重肿瘤疾病,并且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酱油是食品工业广泛使用的一种发酵调味品,是具有独特色、香、味的营养丰富的功能性食品,在中国已有2500年的生产历史。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潜在的致癌物质氨基甲酸乙酯(EC),在酱油中尤其是日式工艺所生产的酱油中广泛存在,这严重的影响了酱油的食品安全性。
酿造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的主要前体物质是瓜氨酸与乙醇。因此降低酱油中瓜氨酸的含量是我们降低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有效措施之一。在酱油生产前期,原料水解出大量精氨酸,这些精氨酸在一大类厌氧或兼性厌氧的乳酸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瓜氨酸。如果这些精氨酸被一些具有完整精氨酸脱亚氨基途径的菌株利用,将精氨酸转化成鸟氨酸,就能降低酱油中的瓜氨酸积累。因此,筛选一株能够耐受高盐,并且能够高效利用精氨酸且不积累瓜氨酸的菌株,对于降低酱油中精氨酸含量,从而降低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有重要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高效利用精氨酸和瓜氨酸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JY06-A8,已于2016年10月20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580,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A8的培养方法,是将所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至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24~48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基为含NaCl的LB培养基,其中NaCl含量为80~180g/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基含有酵母膏5g/L,牛肉膏5g/L,胰蛋白胨5g/L,NaCl 180g/L,葡萄糖0.5g/L,Tween-801g/L,MgSO4·7H2O 0.2g/L,MnSO4·H2O0.05g/L,FeSO40.4g/L,柠檬酸三胺2g/L,CaCO30.1g/L,吡哆醛-5-磷酸0.05g/L,K2HPO42g/L,精氨酸5g/L,pH 6.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A8培养条件为:将保藏的诱变菌株在含100g/L NaCl的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于37℃静置培养2d,挑取单菌落接入含100g/LNaCl的LB液体培养基,37℃静置培养36h,离心1min(8000rpm,4℃)后去上清,所获得菌体的用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0)重悬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精氨酸含量的方法,是将所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A8接种至含精氨酸的液体、半固体或固体中,30~37℃培养至少24h。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A8在降低食品中精氨酸含量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JY06-A8在制备发酵食品、调味品、保健品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27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