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实名验票制的快速检票验票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5447.0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0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闫少建;李霈;马玉田;周聪;石锦侃;王建军;张秋利;赵朋辉;杜秋超;赵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相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1/00 | 分类号: | G07B11/00;G06K9/00;G06K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验票 检票 设备监控子系统 乘客移动终端 车票信息 证件信息 验证 二维码 候车 铁路客票系统 可视化显示 比对验证 工作效率 扫描识别 通讯连接 信息存储 验证信息 时间差 站台 车票 真伪 自动化 乘车 乘客 监控 铁路 分析 帮助 | ||
1.一种基于实名验票制的快速检票验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验证验票设备中预设候车时间阈值,检测到乘客靠近触发验证验票工作启动并生成使用提示,读取车票信息,检测到无车票时,将证件信息发送至铁路客票系统获取车票信息,将车票信息中的发车时间Th与当前时间Tn时间差与候车时间阈值相比,根据不同结果生成相应提示;
S2、经过S1验证属于候车时间范围内,将证件信息与车票信息进行比对验证,乘客证件信息与拍摄到的乘客照片进行比对验证,并且通过铁路客票系统对车票真伪进行验证;根据上述得到的不同验证结果,生成相应的提示;
S3、经S2验证一致后,根据获取的车票信息,从旅服系统中获取对应车票的候车信息,并生成提示;
S4、将S1、S2通过验证的信息生成二维码发送到乘客移动终端中,通过扫描识别二维码进入站台乘车;
S5:将S1-S4中的信息实时发送至设备监控子系统,设备监控子系统将获取的信息存储、处理并生成可视化显示,可视化显示信息包括步骤S1、S2中验证成功次数、失败次数、验证总数、步骤S4进站人数、各车次人数、各候车室人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实名验票制的快速检票验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还包括验证车站扰序人员的步骤:在验证验票设备启动后,从S5中的设备监控子系统获取车站扰序人员信息,验证该乘客是否为扰序人员,验证结果为是时生成提示,并将该验证结果发送至设备监控子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实名验票制的快速检票验票方法,其特征在于,从设备监控子系统下载车站扰序人员名单,将该名单存储至验证验票设备中的sqlite数据库,数据库与设备监控子系统数据同步更新,在本地设备中验证该乘客是否属于车站扰序人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实名验票制的快速检票验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还包括设备监控子系统通过互联网验证证件信息对应的乘客是否属于违法人员,将验证结果显示,验证结果为是时,报警提示工作人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实名验票制的快速检票验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设备监控子系统通过互联网下载、存储违法人员信息,接收到S2中证件信息后,与存储的违法人员进行比对,将验证结果显示,验证结果为是时,报警提示工作人员,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互联网数据同步更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实名验票制的快速检票验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将车票信息中的始发站信息进行验证,将始发站信息与车站ID进行比对,比对结果为否时生成报错提示,同时将读取的车票中的始发站信息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实名验票制的快速检票验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从旅服系统中获取的候车信息包括候车室、检票口、站台编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实名验票制的快速检票验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还包括设备监控子系统对人员密度显示并报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估可能会出现人员密集的时间点:设备监控子系统获取S2中乘客进站的候车信息,假设设备监控子系统要统计各候车室t时刻的人员密集度,首先对比候车室,将该乘客归到相应候车室下,其进站时间设为t1,列车发车时间设为t2,若t1<t<t2,则将该乘客累计到该时刻的密集度,否则不累计,若累计所得的值大于设置的阈值,则需要对其进一步进行人群密度识别;
(2)假设通过第一步预估得出在时间t会出现人群密度超过阈值的情况,则在t的提前时间开始对该候车室实时监控终端推送过来的图像进行实时分析计算出密度值,此处采用基于傅里叶频谱法进行纹理分析得出实时人群密度值,若超过设置的阈值,则生成报警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相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相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54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连接器端面角度测量装置
- 下一篇:智能考勤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