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多功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3974.8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7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辛军;谢福贵;梅斌;宫昭;罗璇;韩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5/065 | 分类号: | B62D55/065;B62D6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良好移动能力和姿态调整能力的新型多功能车。
背景技术
交通工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汽车是当前非常普及的陆用交通工具,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发展日趋完善,使用方便快捷,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汽车只能沿着当前的前轮朝向方向前行,如果要换向,则需要通过转向调整到目标行进方向后再前进,无法实现任意方向的移动。在停车、调头等情况下该问题尤其突显,不仅增加了驾驶难度,且容易在较窄的路面造成路况拥堵;另,虽然很多汽车具有减震系统,但在崎岖不平的地面行驶时也会有剧烈颠簸,在斜坡上时也只能保持倾斜的状态,使得驾驶员和乘客乘坐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提升陆地交通工具的移动能力和姿态调整能力,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移动能力和姿态调整能力的新型多功能车。
根据本发明的新型多功能车,包括:驾驶舱、多个连接组件和多个驱动单元,所述多个连接组件分别连接在所述驾驶舱上,每个所述连接组件上连接一个用于行驶的驱动单元;其中,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为近舱端和近轮端,所述近舱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驾驶舱上,所述近轮端通过万向铰连接在相应的所述驱动单元上;伸缩缸,所述伸缩缸在伸缩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临舱端和临轮端,所述临舱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驾驶舱上,所述临轮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杆的所述近轮端上;其中,所述近舱端和所述临舱端间隔开,所述连杆、所述伸缩缸和所述驾驶舱的位于所述近舱端与所述临舱端之间的部分构成稳定的三角连杆机构;另外,每个所述万向铰均可转动地连接在相应的所述驱动单元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新型多功能车,通过在驾驶舱上连接多个连接组件,可在多个连接组件的配合下调整驾驶舱的姿态和高度,且能保持整个平衡。新型多功能车具有良好的移动能力和姿态调整能力,即使在崎岖不平的地面或者斜坡上仍然保持驾驶舱水平,使驾驶员稳定处于舒适的驾驶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驱动单元均包括:轮架,所述万向铰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轮架的顶部;车轮,所述车轮设在所述轮架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驱动单元上至少设有两个平行的所述车轮,所述驱动单元通过两个所述车轮之间的差速实现转向。
具体地,所述驱动单元的底端还设有起辅助支撑作用的万向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缸为阻尼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型多功能车上设有三个所述连接组件,三个所述连接组件环绕所述驾驶舱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连杆均形成为V形,所述连杆在V形开口的一端构成所述近舱端,所述连杆在V形相交的一端构成所述近轮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驾驶舱包括:舱体,所述多个连接组件均连接在所述舱体上;座椅,所述座椅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舱体内;操作器,所述操作器设在所述舱体内,所述操作器用于控制每个所述驱动单元的行驶状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驾驶舱可为敞口舱或者封闭舱。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新型多功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新型多功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新型多功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新型多功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和图4中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A:驾驶舱;
A1:舱体;A11:敞口舱;A12:封闭舱;A2:座椅;A3:操作器;A4:第一转动副;A5:第二转动副;
B:连接组件;
B1:第三转动副;B2:第五转动副;B3:伸缩缸;b31:临舱端;b32:临轮端;B4:万向铰;B5:连杆;b51:近舱端;b52:近轮端;B6:第四转动副;
C:驱动单元;
C1:转动副;C2:轮架;C3:车轮;C31:履带式车轮;C32:主动轮;C33:辅助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39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试验现场用履带运输车
- 下一篇:一种剪刀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