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输送部件、特别是进气歧管以及增压空气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6339.1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7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G-T.施派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莫丹制造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F02M35/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晨;宣力伟 |
地址: | 德国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输送 部件 特别是 歧管 以及 增压 空气冷却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压的、特别是涡轮增压的、特别是机动车辆的内燃机的进气导管的壳体、特别是进气歧管(10),其具有布置在其中的至少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12)并且还涉及一种增压空气冷却器(12)。该进气歧管(10)具有用于增压空气的至少一个入口(14)和至少一个出口(16)。至少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12)以使增压空气可流动穿过其和/或可流动到其的方式在进气歧管(10)的壳体部件(18)中设置在用于增压空气的至少一个入口(14)和至少一个出口(16)之间。至少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12)通过至少一个适配器装置(23)紧固在壳体部件(18)的至少一个壁部分(20)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压的、特别是涡轮增压的、特别是机动车辆的内燃机的进气导管的空气输送部件、特别是进气歧管,其具有布置在其中的至少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其中该空气输送部件具有用于增压空气的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并且该至少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以使空气可流动穿过其和/或可流动到其的方式在空气输送部件的壳体部件中设置在增压空气的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之间。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压的、特别是涡轮增压的、特别是机动车辆的内燃机的进气导管的空气输送部件、特别是进气歧管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其中该增压空气冷却器以使空气可流动穿过其和/或可流动到其的方式在空气输送部件的壳体部件中设置在增压空气的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之间。
背景技术
在市场上或从文献DE 10 2013 006 956 A1中已知的增压的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空气输送部件中、也称为空气分配器或进气歧管中集成了增压空气冷却器。增压空气冷却器用于冷却增压空气,该增压空气由火花点火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压缩并且供给到火花点火发动机用于燃烧。在这种情况下,增压空气冷却器插在进气歧管的两个半壳之间,并且然后通过壳的焊接而集成到部件中。进气歧管具有用于增压空气的入口,经压缩的增压空气穿过该入口供给到进气歧管。此外,进气歧管具有多个出口管,这些出口管与火花点火发动机的气缸盖的相应的空气入口连接。
在间接的增压空气冷却装置中,经压缩的进气由冷却剂冷却,该冷却剂又通过周围环境空气来冷却。间接的增压空气冷却器可以布置在发动机附近在位于压缩机和节流阀之间的空气输送部件中。如果间接增压空气冷却装置布置在进气歧管中,则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其称为集成的增压空气冷却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空气输送部件和增压空气冷却器,其中可以改善空气输送部件的稳定性和/或可以改善和/或简化至少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在部件中的定位和/或固定。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至少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通过至少一个适配器装置紧固至壳体部件的至少一个壁部分,其中增压空气冷却器的面向壁部分的至少一个框架部件具有至少一个适配器装置的至少一个适配器保持部件,至少一个适配器装置的至少一个适配器元件通过该适配器保持部件以力配合的方式和/或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被保持,其中至少一个适配器元件与至少一个壁部分至少结合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设置至少一个适配器装置,至少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通过该适配器装置紧固在空气输送部件中。该至少一个适配器装置能够实现空气输送部件和至少一个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尤其为不同材料和/或形式的连接。此外,利用至少一个适配器装置,一方面不同的紧固类型、特别是结合连接和另一方面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的连接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连接可以特别是通过焊接连接、钎焊连接、粘合连接或不同的结合连接类型的组合来实现。焊接连接可以特别是通过振动焊接工艺、热气体焊接工艺、加热板焊接工艺、红外焊接工艺或类似工艺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胡默尔有限公司;莫丹制造厂有限公司,未经曼·胡默尔有限公司;莫丹制造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63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