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层型量子点LED背光源的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083070.3 | 申请日: | 2016-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4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宽;高丹鹏;邢其彬;王欣荣;王旭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33/54;H01L33/5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任哲夫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量子 led 背光源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型量子点LED背光源的制作方法,首先制作荧光胶A,并将荧光胶A涂覆于LED透镜的表面,然后制备荧光胶B,并将荧光胶B涂覆于荧光胶A表面,最后在荧光胶B表面涂覆一层光固化胶水作为保护层,得到分层型的LED透镜,最后将LED透镜固定于LED灯条上,LED灯条发出的光与荧光胶A、荧光胶B发出的光复合得到白光。与传统背光源相比,量子点材料的半波宽较窄,极大提升了LED背光源的色域值,本发明所述的制作方法制得的LED背光源色域值可达NTSC 95%以上,且所述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并且所述层状结构荧光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将多种荧光材料混合相互反应破坏量子点荧光粉的结构、造成光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LED背光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量子点LED背光源的制作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分层型量子点LED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显示装置都是通过背光源结构照射液晶屏实现图像显示的,背光源的发光特性直接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质量。近些年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大量节能环保材料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其中发光二极管(LED)由于具有能耗低、产热少、寿命长等优点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CCFL照明材料,成为新一代的背光源材料。特别是高色域的LED背光源使应用其的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屏幕具有更加鲜艳的颜色,色彩还原度更高。
LED材料中,荧光粉发光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LED照明和显示中,最常见的LED背光源采用蓝光芯片激发YAG黄光荧光粉的形式,因背光源中缺少红光成分,色域值只能达到NTSC 65%~72%。为了进一步提高色域值,技术人员普遍采用了蓝光芯片同时激发红光荧光粉、绿光荧光粉的方式,但由于现用荧光粉的半波宽较宽,故即使采用这种方式,也只能将背光源的色域值提升至NTSC 80%左右。同时,现有荧光粉的激发效率低,为实现高色域白光需要大量荧光粉,导致LED封装过程中荧光粉的浓度(荧光粉占封装胶水的比例)很高,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封装作业的难度以及产品的不良率,同时荧光粉还存在光衰大、颗粒均匀度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解决荧光粉的上述问题,近年来,量子点材料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量子点荧光粉具有光谱随尺寸可调、发射峰半波宽窄、斯托克斯位移大、激发效率高等一系列独特的光学性能,受到LED背光行业的广泛关注。目前,量子点荧光粉实现高色域白光的方式主要有:(1)将量子点荧光粉制成光学膜材,填充于导光板或者贴于液晶屏幕内,通过蓝光或紫外光背光灯珠激发,获得白光;(2)将量子点荧光粉制成玻璃管,置于屏幕侧面,通过蓝光或紫外光背光灯珠激发,获得白光。但是,这两种实现方式的工艺复杂、光转化效率低、成本较高,很难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且现有技术得到的量子点LED背光源色域值较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量子点LED背光源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光转化效率和色域值低,从而提出一种易于生产、成本低廉、良率高、发光效果好的分层量子点LED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层型量子点LED背光源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向发光材料A中加入光固化胶水并将二者混合均匀,得到荧光胶A,所述光固化胶水与所述发光材料A的质量比为1-300:1;
b、将所述荧光胶A涂覆于LED背光源中LED透镜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并使所述荧光胶固化;
c、向发光材料B中加入光固化胶水并将二者混合均匀,得到荧光胶B,所述光固化胶水与所述发光材料B的质量比为1-300:1;
d、将所述荧光胶B涂覆于所述荧光胶A表面,并使所述荧光胶B固化;
e、在所述荧光胶B表面涂覆一层光固化胶水,并使所述光固化胶水固化,得到分层结构的LED透镜;
其中,所述发光材料A和/或发光材料B包括量子点荧光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30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功率LED灯珠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