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元增韧改性的PP-R管材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2359.3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9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春;吴锫;程裕鑫;卢昱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23/08;C08L53/00;C08K3/26;C08K3/36;C08J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红涛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韧剂 无机刚性粒子 管材专用料 制备 增韧改性 管材 增韧 本色粒料 粉体材料 无机刚性 成核剂 增容剂 重量份 和粉 粒料 复合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增韧改性的PP‑R管材专用料,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PP‑R树脂85~95份;增韧剂I 1~5份;增韧剂II 2~5份;无机刚性粒子2~5份,所述PP‑R树脂为III型无规共聚聚丙烯,包括本色粒料、有色粒料和粉料,所述增韧剂I、增韧剂II和无机刚性粒子中的主要成分均为PP‑R树脂,所述增韧剂I中还含有β成核剂,所述增韧剂II中还含有弹性体和增容剂,所述无机刚性粒子中还含有无机刚性粉体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元增韧改性的PP‑R管材专用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制备增韧剂I、增韧剂II和无机刚性粒子后再复合制备低温增韧管材专用料,方法简单。发PP‑R管材专用料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管材液压性能不下降、管材刚性提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元增韧改性的PP-R管材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规共聚聚丙烯(PP-R)是由乙烯单体无规共聚入聚丙烯(PP)主链中开发的III型聚丙烯,其自身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的各领域中。其中,用PP-R制备的管材具有热传导率低、耐高温、耐腐蚀、可热熔焊接等优异的综合性能,适用于住宅家装、写字楼、市政等冷热水输送领域。在国内冷热水管需求中,聚丙烯管材占到50%以上,已成为国内管道领域最主要的材料之一。此外,PP-R与其它塑料管材相比,在管材的耐用性、应用领域、可回收利用性、加工的便捷性和卫生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由于PP-R是半结晶性物质,以α晶体为主,α晶体呈放射状,晶粒较大,晶体间间距小,易发生“刚性”接触,导致材料内部存在较大的内应力;而且,在低温条件下(<0℃),聚丙烯分子链运动困难、柔性变差。所以,在低温条件是使用时,PP-R管容易发生脆性破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解决PP-R的低温脆性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改善PP韧性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和通过改变加工方式等方法。其中,物理改性相对于其他两种增韧改性方法,具有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因此应用广泛。物理改性方法主要通过向PP-R基材中添加增韧剂实现,增韧剂包括弹性体、成核剂改性、无机增韧材料、柔性聚合物等,但简单的采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材料,其低温增韧效果有限,并不能真正改善PP-R在低温条件下的脆性,或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管材的低温增韧效果,但管材的耐高温性能差,只能用于冷水管,不能用做热水管(如PP-B增韧改性管材)。此外,增韧后材料的刚性下降明显,制备的管材耐液压强度降低,不能真正达到提升PP-R管材综合性能的目的。
鉴于此,为改善现有改性方法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多元体系增韧的思路,利用新型的改性材料互配,实现材料间性能的互补和协同提升,在增加PP-R的低温韧性的前提下,实现PP-R综合性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元增韧改性的PP-R管材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PP-R管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容易发生脆性破裂,适用范围受限,且目前的增韧改性方法不能真正达到提升PP-R管材综合性能的目的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元增韧改性的PP-R管材专用料,按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PP-R树脂85~95份;增韧剂I 1~5份;增韧剂II 2~5份;无机刚性粒子2~5份,所述的PP-R树脂为III型无规共聚聚丙烯,包括本色粒料、有色粒料和粉料,所述的增韧剂I、增韧剂II和无机刚性粒子中的主要成分均为PP-R树脂,所述的增韧剂I中还含有β成核剂,所述的增韧剂II中还含有弹性体和增容剂,所述的无机刚性粒子中还含有无机刚性粉体材料。
作为优选,按100份重量份数的增韧剂I计,其中PP-R树脂含量为90~99份,β成核剂含量为1~10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β成核剂为TMB系列化合物、CHB-5化合物、NU-100化合物和NAB化合物、稀土类β成核剂为WGB系列化合物、有机酸类β成核剂为DCHT化合物、异二酸肼和辛二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23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