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81852.3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6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谢天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膜片组 导电框架 环形支撑结构 背光模组 胶框 液晶显示装置 参考电压输入端 液晶显示面板 边缘延伸 尺寸公差 触控信号 容置空间 稳定现象 组装公差 电连接 部材 触控 底面 粘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胶框、导电框架以及环形支撑结构;其中,所述导电框架与一参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且粘附在所述胶框的底面;所述光学膜片组和所述环形支撑结构设置于由所述胶框和所述导电框架构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环形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与所述导电框架之间,且沿所述光学膜片组的边缘延伸。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避免了由于部材尺寸公差或组装公差导致液晶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组之间的间隙减小时出现的压力触控信号不稳定现象,达到了提升压力触控稳定性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压力触控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各种电子器件中,相对于传统的平面式触控技术,压力触控技术增加了Z轴功能,能够实现3D触控效果,为用户带来了更多样化的操作体验。
现有技术中的液晶压力触控装置包括两个压力触控电极,通过检测两个压力触控电极构成电容C电容值的变化量实现压力触控功能,其中一个压力触控电极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中,另一个压力触控电极由背光模组中的铁框复用得到。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中膜片的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以及实际组装尺寸与设计组装尺寸之间均存在公差,液晶显示面板邻近背光模组设置的下偏光片可能会陷入背光模组胶框内槽中,导致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组之间的间隙变窄,使用户施加相同按压力时电容C的电容变化值变小,导致压力触控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以提升压力触控的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光学膜片组、胶框、导电框架以及环形支撑结构;
其中,所述导电框架与一参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且粘附在所述胶框的底面;
所述光学膜片组和所述环形支撑结构设置于由所述胶框和所述导电框架构成的容置空间内;
所述环形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与所述导电框架之间,且沿所述光学膜片组的边缘延伸。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设置,并通过遮光胶带连接;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压力触控电极,所述压力触控电极与所述背光模组中的导电框架组成压力触控装置;
所述光学膜片组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存在一间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组、胶框、导电框架以及环形支撑结构,其中,导电框架与一参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且粘附在胶框的底面,光学膜片组和环形支撑结构设置于由胶框和导电框架构成的容置空间内,环形支撑结构设置于光学膜片组与导电框架之间,且沿光学膜片组的边缘延伸,使导电框架能够复用为一压力触控电极,并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另一压力触控电极构成压力触控装置,此外,环形支撑结构的设置使光学膜片组与导电框架之间形成一间隙,该间隙能够在液晶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组之间的间隙较小时作为两个压力触控电极之间的主间隙,避免了由于部材尺寸公差或组装公差导致液晶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组之间的间隙减小时出现的压力触控信号不稳定现象,达到了提升压力触控稳定性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818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