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合总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078744.0 | 申请日: | 2016-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4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盖华;张青山;周伟;李康;王廷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48/04 | 分类号: | F16D48/04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徐斌斌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法兰盘 离合总泵 泵体 垫圈 环形挡沿 凸块 装配间隙 安装孔 让位槽 异响 噪音 机械技术领域 法兰盘装配 压缩状态 活塞杆 磨损量 抵紧 内壁 凸台 嵌入 挤压 装配 压缩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合总泵,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离合总泵法兰盘与泵体之间存在装配间隙,装配后稳定性较差,易产生噪音和异响的问题。本离合总泵包括泵体、活塞杆和法兰盘,泵体上具有环形挡沿和若干凸块,法兰盘具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上具有若干让位槽,法兰盘的底部具有两凸台,凸块能够对应嵌入让位槽内且法兰盘能够卡在凸块和环形挡沿之间,泵体上还套设有垫圈,垫圈卡在法兰盘与环形挡沿之间,垫圈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且压缩后垫圈向外挤压抵紧在两凸台上。本离合总泵通过设置弹性材料制成的垫圈,能够很好的消除法兰盘与泵体之间的装配间隙,法兰盘装配后的稳定性更好,而且降低了磨损量,消除了噪音和异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离合总泵。
背景技术
离合器总泵是离合器分离系统的一部分,是连接在离合器脚踏板并通过油管与离合器助力器连接的部分,作用是采集踏板行程信息通过助力器的作用使离合器实现分离。
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0820088967.X)公开了一种离合器总泵总成,它包括离合器总泵的缸体和该缸体内的活塞,所述缸体外侧依次带有进油口、出油口及法兰盘,该法兰盘上连接有安装螺栓,缸体带法兰盘段通过推杆连接推杆叉,所述的进油口、出油口即安装螺栓三者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如上述的现有离合器总泵的法兰盘与总泵缸体为一体式结构,受不同车型安装空间、固定点尺寸限制,法兰连接尺寸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整体缸体的模具都要全新开发,原结构通用化差,而且一体式模具复杂,制造成本高,且废品率较高。
对此,人们对离合器总泵作出了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410281459.3)公开了一种离合器总泵、离合器分离系统,其中离合器总泵包括缸体、法兰盘和一端伸入缸体内的活塞杆;在缸体上设置有若干卡扣,卡扣具有开口,卡扣沿缸体周向方向的其中一端端面作为导向面;法兰盘具有第一通孔,法兰盘通过第一通孔套装在缸体上,第一通孔侧壁具有若干凸块,凸块具有沿缸体轴向朝向活塞杆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中具有第一凹槽,导向面和开口连接并在连接位置形成有凸起;在第一位置,部分第一表面位于开口内、凸起位于第一凹槽中,在第二位置,全部第一表面位于开口中;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沿开口到导向面的周向方向,相对法兰盘旋转缸体,能够使凸起滑出第一凹槽至第一表面全部位于开口中。
上述的离合器总泵虽然解决了法兰盘与不同车型匹配通用性差的问题,但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法兰盘与泵体装配尺寸的差异性,法兰盘与泵体的环形挡沿以及凸块之间会存在装配间隙,法兰盘装配后的稳定性较差,会发生偏移,而且由于装配间隙的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噪音、异响;2、法兰盘的两面与泵体的环形挡沿以及凸块之间均为硬接触,使用时间久了之后容易磨损,从而使得法兰盘与泵体之间容易发生偏移脱离,而且,使用过程中摩擦容易产生噪音和异响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离合总泵,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消除法兰盘与泵体之间的装配间隙,降低磨损,消除噪音和异响,提高法兰盘安装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离合总泵,包括泵体、活塞杆和法兰盘,所述泵体上具有环形挡沿,所述泵体上还具有若干沿周向分布的凸块,所述法兰盘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具有若干沿安装孔周向分布的让位槽,所述凸块能够对应嵌入让位槽内且通过转动所述法兰盘能够使得法兰盘卡在所述凸块和环形挡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的底部具有两凸台,两凸台分别位于安装孔的两侧,所述环形挡沿位于两凸台之间,所述泵体上还套设有垫圈,所述垫圈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垫圈卡在法兰盘与环形挡沿之间,所述垫圈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法兰盘和环形挡沿上,所述垫圈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且压缩后所述垫圈向外挤压抵紧在两凸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787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