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优势运距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0036.4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1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伟;王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30 | 分类号: | G06Q50/3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王芳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运输 体系 客运 方式 优势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综合运输规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优势运距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一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的实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水运为主”、“铁路为主”逐渐发展到以现代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民航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系统集成。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协调配合的综合运输体系是适应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
综合运输体系能否使各个运输方式进行顺畅高效的协作配合,是影响综合运输效能高低的关键,这就要求对综合运输网络各方式进行科学的规划。研发综合运输体系协同规划平台及其软件是实现综合运输体系各方式协同配置的基础,而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的优势运距是科学配置综合运输体系、合理规划综合运输通道的基础,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优势运距对于综合运输体系协同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目前有关交通方式优势运距的研究中,城市交通往往是主要考虑的对象,而区域运输方式如铁路、航空、水运、公路等则少有涉及。鉴于此,本研究针对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协同规划平台研制过程中的优势运距确定问题,展开了基于旅客区域出行活动的运输方式优势运距研究,重点是探寻多方式选择行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效用函数的表达形式并建立相应的选择概率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一种确定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优势运距的方法。研究成果可为多模式综合运输体系“四阶段”需求预测技术提供关键的理论支撑,能够为具有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协同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还没有基于旅客全过程离散选择行为实验,研究确立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优势运距的系统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综合交通体系协同规划过程中的运输方式优势运距确定方法问题,以数理统计理论和数据建模方法为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可用于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优势运距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优势运距的确定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构建旅客区域综合交通出行选择数据库;
二、建立区域综合运输多方式选择决策模型;
三、确定综合运输体系各方式选择概率模型;
四、确定基于距离的各方式选择概率表达式;
五、确定综合运输体系客运方式的优势运距。
可选的,步骤一中构建区域综合交通出行选择数据库按如下步骤进行:
确定调查规模,
式中:n—调查样本数
z—置信水平所对应的z值;
S—标准差;
e—误差界限;
N—调查总体数,
确定调查方法,
根据区域交通具有频率低、距离长、选择行为稀少及调查范围广泛的特征,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交通调查;分层随机抽样法是指将调查总体按照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分层,然后针对每种运输方式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样本进行调查,
确定调查内容,
旅客个体属性: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是否公费、是否有私家车;出行属性: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购票属性:购票方式;到站属性:到站方式、到站时间、到站费用;换乘属性:换乘时间(含等待时间);旅行属性: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费用;离站属性:离站方式、离站时间、离站费用;
构建数据库,
根据调查内容属性值确定方法,基于调查样本数据构建旅客区域交通出行选择行为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库条目包括旅客出行信息ID、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是否公费、是否有私家车、出行目的、出行距离、购票方式、到站方式、到站时间、到站费用、换乘时间(含等待时间)、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费用、离站方式、离站时间、离站费用。
可选的,步骤二中构建区域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按如下步骤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00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炉(光影手s300)
- 下一篇:油炸篮(87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