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系统、电池、电动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42945.5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2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祝凌云;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6/90 | 分类号: | B62M6/90;H02J7/00;G07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张永明 |
地址: | 100175 北京市大兴区亦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身份验证信息 电池模块 电动车车体 电动车系统 方法和装置 电池 充电方式 接收用户 身份验证 输出电能 灵活的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系统、电池、电动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电池模块接收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其中,身份验证信息用于指示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在接收到身份验证信息的情况下,并且电池模块与电动车车体连接时,电池模块向电动车车体输出电能。本发明解决了由于需要固定位置为公共电动车充电导致公共电动车的充电方式不灵活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租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系统、电池、电动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人员的不断集中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的发展壮大,城市的公共交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城市公交、地铁等多形式公共交通的发展壮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压力,但不能完全解决交通压力。除了人口流动性增加过快因素外,公共交通自身还存在不健全或行驶线路有缺陷的问题。比如:公交车及地铁等较为固定,它们的到达站点即便采用换乘也未必能够完全到达我们最终的目的地,步行效率显然跟不上生活节奏。电动自行车价格比摩托车便宜、不排放尾气,比自行车省力、速度更快,适合较长距离的骑行,采用公共电动自行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目前,现有电动车多为家用,很少用作公共交通工具,除了人们的使用习惯外,更重要的是,现有的电动车租赁系统,归还后的电动车的充电过程需要专人人工操作完成,并且要配套大量的供电设施,占用公共设施占用公用用地。这种模式下,建设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下,人员用成本较高,不利于电动系行车的租赁市场的发展,因此需要一种简化的电动车供电模式,来克服目前租赁系统带来的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图1可以看出,公共电动自行车租赁系统中设置多个车辆管理柱,车辆管理柱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动车的充电,车辆管理柱会占用一定的用地,电动自行车越多,车辆管理柱越多,则占地面积会越大,管理难度和人工成本均会增加。
图2可以看出,光伏电动车棚内设置智能化分格式充电箱,智能化分格式充电箱为电动车的蓄电池进行自动充电管理。智能化分格式充电箱包括充电箱体,在充电箱体上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充电柜,在充电箱上设置有读卡计费的充电箱控制面板以及配套使用的智能卡。该种方式的供电模式是依赖于智能化分格式充电箱实现的,该种模式下仍然需要占用专门用地用于摆放格式化分格箱。不利于公用电动车规模的扩大和普及。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系统、电池、电动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由于需要固定位置为公共电动车充电导致公共电动车的充电方式不灵活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系统,包括:电池模块和电动车车体,电池模块可拆卸的与电动车车体连接,其中,电池模块包括:电池组,用于为电动车车体提供动力;身份识别模块电池模块端,与电池组相连接,用于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电动车电源输出接口,与电池组相连接,用于向电动车车体输出电能;电动车车体包括:电动车电源输入接口,一端与电动车电源输出接口相连接,另外一端与电动车车体的驱动系统相连接,用于接收电动车电源输入接口输出的电能;身份识别模块电动车端,与身份识别模块电池模块端相连接,在身份识别模块电池模块端与身份识别模块电动车端连通的情况下,电动车电源输入接口与电动车电源输出接口导通。
进一步地,电池模块还包括:电池控制模块,与电池组相连接,电池控制模块包括充电接口和/或放电接口,其中:充电接口用于向电池组充电;放电接口用于将电池组的电能输出。
进一步地,电池组包括多个蓄电池。
进一步地,电动车系统还包括:附加动力源,用于在不使用电池组为电动车车体提供动力的情况下,附加动力源为电动车车体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电池模块还包括:显示单元,与电池控制模块相连接,用于显示电池组的电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29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