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的主动式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6592.8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1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鱼祯秀;金成在;梁炳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30/20 | 分类号: | B60W30/20;B60W10/06;B60W1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陈鹏;李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 主动 振动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的主动式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通过利用了FFT的频谱分析来控制非正常振动成分。混合动力汽车的主动式振动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电机或发动机的位置信息选择基准角信号的步骤;根据上述基准角信号生成基准角的步骤;设定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周期并对FFT信号进行分析的步骤;设定基于发动机转速和负载的基准波普的步骤;根据上述基准波普抽出各不同频率的振动成分的步骤;选择上述各不同频率的振动成分中的去除对象频率来进行合算,并执行逆FFT的步骤;确定基于发动机转速和负载的振幅比的步骤;以及根据上述振幅比和发动机扭矩执行各不同频率的主动式振动控制的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的主动式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更详细地讲,涉及如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主动式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通过利用了FFT(Fast 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的频谱分析,对非正常振动成分进行控制。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是使用彼此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动力源的汽车,因此一般表示通过使燃料燃烧来获得驱动力的发动机和从电池电力获得驱动力的电机来驱动的车辆。
关于混合动力汽车,在通过由发动机和电机构成的两个动力源来行驶的过程中,通过使发动机和电机和谐地工作,从而能够提供最佳的输出扭矩。
混合动力汽车能够以发动机和电机作为动力源而形成多种结构,存在如下方式:通过发动机离合器连接发动机与电机,在电机上连接变速器的TMED(TransmissionMounted Electric Device)方式;以及电机直接与发动机的曲轴连接并通过飞轮与变速器连接的FMED(Flywheel Mounted Electric Device)方式。
其中,关于FMED方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噪音和振动严重,因此研究有各种用于减少振动的方法,大部分是利用频率分析方法来提取振动成分。
在以往的频率分析中,主要使用利用了带通(band pass)滤波器的模拟方法,这是通过观察所预想的各频段上的振幅来判断是否有异常。
但是,发动机固有的振动成分与噪音性振动成分的区分并不明确,在有些情况下由于出现必要以上的过度的振动抑制控制,对控制效率性和能量管理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另外,由于仅能够对特定频率成分进行基准信号生成及同步,因此无法进行对于有可能额外诱发的其他频率成分的全面且主动的控制。
记载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事项是用于增进对发明背景的理解,有可能包括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不是公知的现有技术事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0-0064603号(2010.06.15.)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提供如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主动式振动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利用了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的整个频谱分析,精密地控制非正常振动成分,能够通过反馈而对基于振动控制的周边频率成分的变化也进行实时反映。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可以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混合动力汽车的主动式振动控制方法包括:对包括发动机转速或电机转速在内的控制信号进行检测的步骤;根据电机或发动机的位置信息选择基准角信号的步骤;设定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周期,根据上述基准角信号对相应于上述周期的控制信号进行FFT变换的步骤;设定基于发动机转速和负载的基准波普的步骤;对进行了FFT变换的信号与上述基准波普进行比较来抽出去除对象振动成分的步骤;按照不同频率对上述去除对象振动成分进行合算并执行逆FFT(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的步骤;确定基于发动机转速和负载的振幅比的步骤;以及根据上述振幅比和发动机扭矩,执行各不同频率的主动式振动控制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65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