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刹车辅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29250.3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3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巫东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巫东和 |
主分类号: | B62L3/02 | 分类号: | B62L3/02;B62L3/08 |
代理公司: | 11228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毛广杰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埔***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TW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刹车 牵引装置 辅助器 活动块 按压 后轮刹车线 前轮刹车线 控制导线 控制线缆 刹车把手 旋动片 卡死 上拉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包含有:一本体、一牵引装置、二控制导线、一后轮刹车线与一前轮刹车线,且该牵引装置具有相枢组的一活动块与一旋动片。本发明的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其按压刹车把手,上拉控制线缆的过程无活动块卡死之虞,让该结构能够被据以实施,操作上亦更顺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尤指一种能产生出先刹后轮再接着刹前轮的效果的自行车刹车辅助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刹车座结构,多如图10、图11、图12,或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374432号所揭示,其包含有:一外壳50,外壳50上端具有二刹车入线孔501、502,并可组设承接套51、52,其两侧设有平行滑动面503、504,内部可供组装滑动架60,其下端具有前后刹车出线孔505、506供组设调整螺栓53、54,所述滑动架60两端设有互相平行的平面601、602,套设于外壳50的滑动面503、504,滑动架60设有二螺丝孔603、604可供钢线固定螺丝61、62、钢线固定螺帽63、64组合,滑动架60中间两边各设一阻挡面605、606供阻挡活动杠杆70,下方设有一固定孔607供固定栓65与活动杠杆70连接,所述活动杠杆70中间设有一杠杆回转中心孔701供固定栓65与滑动架60连接,二边设有前后刹车线容置槽702、703,以上组合成一体。
借由上述现有结构,该外壳50上方设有左右刹车入线孔501、502,并组装承接套51、52,可承接左右刹车外线80、81,左右刹车外线80、81内部穿设有左右刹车钢线801、811,左右刹车钢线801、811再穿过钢线固定螺丝61、62中的钢线孔611、621,用钢线固定螺帽6364锁紧,即固定好左右刹车钢线801、811,其左右刹车钢线801、811的线头则连接左右刹车把手,外壳50下方设有出线孔505、506,供组装调整螺栓53、54,再用螺丝帽55、56加以固定,再将前刹车夹器外线82、后刹车夹器外线83装入调整螺栓53、54下方,再把前后刹车钢线821、831穿过,把前后刹车钢线821、831的线头装入活动杠杆70中的容置槽702、703,把前后刹车钢线821、831的线尾装设于前后刹车夹器,即完成组装。
使用按压右刹车把手时,会拉动右刹车钢线811,右刹车钢线811穿过钢线固定螺丝61,固定在滑动架60上,滑动架60跟着向上移动,带动固定栓65、再带动活动杠杆70,再同时带动后刹车钢线831和前刹车钢线821,而传至前后刹车夹器,形成同步刹车效果,活动杠杆70前刹车容置槽702比杠杆回转中心孔701力臂长,所以输出力量较小,后刹车容置槽703比杠杆回转中心孔701力臂短,所以力量输出较大,可形成全力紧急刹车时,后刹车先死锁,前刹车再接着死锁,可延迟前刹车死锁的功效,降低向前扑倒的机会,因拉左刹车时其效果和刹右刹车是一样的所以可避免刹错边,而造成向前扑倒翻车的危险。
然而,如上所述的现有结构于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有下述的问题:其左刹车钢线801与右刹车钢线811并非对正滑动架60的中央位置进行上拉,让滑动架60会在左刹车钢线801或右刹车钢线811的上拉过程产生倾斜,利用滑动架60的平面601、602紧贴外壳50的滑动面503、504,反而会在该倾斜现象发生时造成滑动架60过度磨擦外壳50内壁,让该双刹车结构无法顺畅的作动,严重者可能会造成滑动架60整个卡死,而危及骑乘时的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滑动架无法在外壳内顺畅的作动,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刹车辅助器,包含有:一本体、一牵引装置、二控制导线、一后轮刹车线与一前轮刹车线,且该牵引装置具有相互枢组的一活动块与一旋动片,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巫东和,未经巫东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92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