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位点检测区、微电极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24906.2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5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蔡新霞;罗金平;宋轶琳;徐辉任;王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任岩<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位点检测 微电极阵列 检测电极 纳米复合薄膜 电极阻抗 活性位点 神经递质 电催化 热噪声 递质 制备 检测 | ||
一种多位点检测区、微电极阵列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多活性位点神经递质的检测,该多位点检测区包括:检测电极本体;以及纳米复合薄膜层,设置在所述检测电极本体上,采用该多位点检测区的平面微电极阵列提高了递质电催化能力,降低了电极阻抗、热噪声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传感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位点检查区、微电极阵列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多活性位点神经递质检测。
背景技术
大脑是由1400多亿个神经元细胞组成的神经网络,起着感知外部世界及协调机体器官活动的作用,神经元的树突及轴突只有与匹配的受体才能进行神经行为的信息传送。神经递质是神经元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在中枢神经系统、外周植物神经系统和激素介导的内分泌及外分泌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与多种功能性疾病和病变息息相关,例如谷氨酸是与中风有关的神经递质,大脑缺血缺氧后,谷氨酸过度释放,对神经元造成毒性损害作用;多巴胺与帕金森症、抑郁症有关,其浓度受精神因素影响,传递亢奋和欢愉的信息。神经递质也参与维系脑部血液的循环。近年来国内外对神经递质的研究还表明在病理情况下神经递质与脑血管病、颅脑外伤密切相关,甚至影响脑的继发性病变。
在神经递质电化学信号的测试中,由于检测在胞外进行,受到检测器件结构和客观环境白噪声的限制所测得的信号(幅度为皮安级)易被干扰淹没,神经递质的释放量(纳摩到微摩级)不能精确测得。现有的微电极阵列存在因电极尺寸小造成的阻抗、热噪声增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方案存在的问题,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活性位点神经递质检测用平面微电极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位点检测区,用于多活性位点神经递质检测,包括:检测电极本体;以及纳米复合薄膜层,设置在所述检测电极本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平面微电极阵列,包括基底,多个多位点检测区设置在基底上的中心位置;以及多个触点,设置在所述基底表面的周边区域;所述每一触点与一圆形微电极或弧形微电极相对应,由导线进行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平面微电极阵列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底表面上形成导电图案,所述导电图案包括位于基底表面中心位置的多个多位点微检测区的检测电极本体;以及在所述检测电极本体上形成纳米复合薄膜层。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平面微电极阵列多位点微检测区的电极上设置纳米复合薄膜层,提高了递质电催化能力,降低了电极阻抗、热噪声等。
(2)多位点微检测区圆形微电机被三个弧形微电极围绕,可以对神经细胞的四个活性位点的探测。
(3)平面微电极阵列基底材料选用石英玻璃、聚氯乙烯或聚碳酸酯,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多活性位点神经递质检测用平面微电极阵列的示意图;
图2图1中多位点微检测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制作图1平面微电极阵列个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
10-平面微电极阵列;1-基底;2-触点;
3-导线;4-多位点微检测区;41-圆形微电极;
42-弧形微电极; 5-绝缘层;6-纳米复合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4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汽车座椅靠背角的装置
- 下一篇:电流侦测电路以及电流侦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