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虾养殖生态肥水膏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21578.0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8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河;黄敬江;古兰东;罗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景河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虾 养殖 生态 肥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虾养殖生态肥水膏。
背景技术
我国是全球水产品养殖第一大国,占世界水产品养殖总量的70%以上。我国海水养殖与内陆养殖面积总和已达1.1亿亩,其中对虾养殖面积达300万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养殖科学技术的普遍推广应用,使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长期对对虾养殖过程的研究发现,对虾病毒病的发作主要诱因是对虾非正常脱壳造成的。目前,对对虾病毒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普遍认为保持和优化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进行健康养殖是对虾养殖业走出病毒病困境的较好出路。因此,对对虾病毒病的防治仍然以防为主,采取“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做法。因此,对虾病毒病的防治,除了选用不带病毒的优质健康虾苗做种虾,从源头上减少病毒病的垂直传播外。还有就是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维持水体生物因子(如藻类、菌类)和理化因子(pH值、溶解氧等)的动态平衡以及整个水体的生态平衡,让藻类大量繁殖,通过藻类自身的光合作用,使虾塘的水中溶氧,对虾创造一个清洁、良好的生长环境。
目前常用的肥水方法有无机肥肥水、有机肥肥水、豆浆肥水、商品肥水剂肥水等。一般来说,无机肥肥水、有机肥肥水、豆浆肥水的效果较差,而当前的商品肥水剂的肥水效果也参差不齐,且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尤其是在养殖初期往往会遇到肥水难或肥水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虾养殖生态肥水膏,利用水产加工废弃物牡蛎壳、虾头虾壳、废鱼汁和糖厂糖蜜为主要原料进行加工,得到的对虾养殖生态肥水膏富含多种生物活性肽、活性钙、氨基酸和壳聚糖养分,能平衡水体各种生态因子,促进有益藻类及有益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为对虾提供大量的适口生物饵料,并通过改善水质和池塘微生态环境,为对虾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对虾养殖生态肥水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鱼虾蛋白水解液1-50份、牡蛎壳粉浆1-50份、尿素1-30份、磷酸一铵1-5份、硫酸镁1-5份、硫酸亚铁1-3份和氯化钾0.1-2份;
其中,所述鱼虾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加工鱼粉时压榨出的废鱼汁浓缩后,制得鱼浆,备用;
步骤二、将水产加工得到的下脚料虾头、虾壳进行压榨,制得虾浆,备用;
步骤三、将制得的鱼浆和虾浆按质量比为1-5:1-5混合,搅拌均匀后,将pH值调节至6.5-7.5,制得鱼虾浆,备用;
步骤四、向制得的鱼虾浆中加入质量为鱼虾浆质量1-2‰的由质量比为1:2的脂肪酶和蛋白酶混合而成的复合酶后,在50℃的温度下水解8小时后,升温至85-90℃,灭酶10-15分钟,即得所述鱼虾蛋白水解液;
所述牡蛎壳粉浆的制备方法为:在搅拌下,将牡蛎壳粉浸泡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水溶液中48小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至7,即制得所述牡蛎壳粉浆。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虾养殖生态肥水膏中,所述对虾养殖生态肥水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鱼虾蛋白水解液40份、牡蛎壳粉浆30份、尿素20份、磷酸一铵4份、硫酸镁3份、硫酸亚铁2份和氯化钾1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虾养殖生态肥水膏中,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海鲜壳1-20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对虾养殖生态肥水膏中,所述海鲜壳为花甲壳、蛏子壳、扇贝壳、海瓜子壳、蚬子壳、生蚝壳和蚶子壳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一种对虾养殖生态肥水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1-20重量份的海鲜壳粉浸泡在40-60重量份的含白腐菌、地衣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水中,先在温度为20-35℃、空气湿度为70-85%下发酵48小时后,再在温度为35-40℃、空气湿度为80-90%下发酵24小时,之后干燥,干燥时先以200℃/h的升温速率由室温升温到300℃,然后再以80℃/h的降温速率由300℃降到室温,循环2-3次后,制得发酵海鲜壳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景河,未经陈景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15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