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杏复合经营系统可持续经营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20998.7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9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曹林;汪贵斌;代劲松;申鑫;曹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杏 复合 经营 系统 可持续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可应用在土地和生态因子资源高效利用,提高银杏木材等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可持续性经营等。本发明涉及一种银杏复合经营系统可持续经营评价方法,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多目标、多层次、多准则的银杏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可持续经营决策分析方法。首先,计算载荷矩阵以此确定标度并建立判断矩阵;然后矩阵按行平均后归一化,根据随机性指标值,对各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将每层的单因子权重与上一层权重组合,并计算组合权重,将各指标的数值进行线性加权求和,得到综合评价值。从而有效处理难以完全定量分析的复杂问题,对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行全面、定量、客观的评价,并对生产经营模式进行有效优选。
背景技术
银杏林农复合经营系统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既可增加短期收益,也可带来长期效益。然而,以往对银杏复合经营系统的综合评价强调经济效益评价,局限于追求单一的财务目标。虽然这些操作方法在财务上可行,但是林农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评价需要有效反映决定经营主体行为选择的各个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复合系统的产出投入比上。因此,对银杏林农复合经营系统的评价必须重视可持续性,充分考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对银杏林农复合系统的全面评估。
近年来,林业可持续经营评价方法的研究为:王达明等2002年在《云南林业科技》第3期上发表的“西双版纳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研究”,该研究通过测定与分析木材及其他产品的经济效益,林分结构与林分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与理化指标、保土涵水固碳等生态效益,对从云南热带雨林区的主要树种10年左右的生长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价。陈嘉杰等2012年在《广东林业科技》第3期上发表的“中山市森林资源生态可持续性评价研究”,该研究对广东省中山市2004-2009年间的森林资源生态可持续性进行测定和评价。孙雪忠等2008年在《竹子研究汇刊》27卷第1期发表的“生态公益类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及其生态效益评价”,该研究针对生态公益类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缺乏有效技术支撑的现状,提出了一套适合生态公益类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这种经营方式比单纯追求竹材产量的集约经营方式更有利于减少林地水土流失,更好地保护植物多样性。然而,以上方法仅仅从森林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方面独立进行可持续性经营评价,并未综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进行多目标评价。故本发明以多个指标作为目标指标,弥补了单一经济评价指标的不足,为银杏林地的复合经营方案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林地经营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创新点和特色如下:1)通过计算载荷矩阵实现各因素重要程度的客观定量化评判比较;2)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综合分析系统,建立了定量化的要素层级,清楚呈现各层、各准则与各要素的关系;3)通过系统思维原则,结合分解、判断、综合的系统评价方式,定量化实现了银杏复合经营系统可持续经营评价。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银杏复合经营系统可持续经营评价方法,通过计算载荷矩阵实现各因素重要程度的客观定量化评判比较,对多种银杏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和评价。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银杏复合经营系统可持续经营评价方法,首先,计算载荷矩阵以此确定标度并建立判断矩阵;然后矩阵按行平均后归一化,根据随机性指标值,对各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将每层的单因子权重与上一层权重组合,并计算组合权重,将各指标的数值进行线性加权求和,得到综合评价值。
所述的银杏复合经营系统可持续经营评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最高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最低层:决策时的备选方案;中间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素层;
2)把所有因素两两相互比较,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载荷矩阵,计算方法如下:
选取前k个PC分量Y1、Y2、…、Yk,则由X=TY,得
上式可近似地表示为
由于Y1、Y2、…、Yk互不相关,因此Xi的方差可近似地表示为
它在Xi方差中所占的比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09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