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的农杆菌转化大麦小孢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1357.5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5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颖波;何婷;郭桂梅;刘成洪;黄剑华;陆瑞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A01H4/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韦东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杆菌 转化 大麦 孢子 方法 | ||
1.一种农杆菌转化大麦小孢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每1×105个小孢子1.0×106~2.0×106个农杆菌的接种浓度用农杆菌侵染小孢子30~60小时的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农杆菌的接种浓度为每1×105个小孢子1.0×106~1.5×106个农杆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农杆菌的接种浓度为每1×105个小孢子1.3×106~1.4×106个农杆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前,将含小孢子的悬浮液室温暗培养10天,加入乙酰丁香酮至终浓度为90~110mg/L,然后接种农杆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5mL的含1.5×105个小孢子的小孢子悬浮液使用15~25μL的含1.5×106~2.5×106个农杆菌的农杆菌溶液侵袭所述小孢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5mL的含1.5×105个小孢子的小孢子悬浮液添加18~22μL的含1.8×106~2.3×106个农杆菌的农杆菌溶液侵袭所述小孢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5mL的含1.5×105个小孢子的小孢子悬浮液添加18~22μL的含1.9×106~2.1×106个农杆菌的农杆菌溶液侵袭所述小孢子。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诱导培养基配制所述小孢子悬浮液,其中,所述诱导培养基以N6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铁盐浓度加倍,添加有60~120g/L的麦芽糖,0.3~0.8mg/L的KT,0.4~1.2mg/L的2,4,5-T和/或2,4-D,0.965~0.985g/L的2-(N-吗啉)-乙烷磺酸,400~2500mg/L的水解干酪素和400~2500mg/L的谷氨酰胺,pH为5.5~6.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培养基为N6基本培养基,铁盐浓度加倍,添加有90g/L麦芽糖、0.5mg/L KT、1.0mg/L 2,4-D、0.976g/L MES、400mg/L水解干酪素及1600mg/L谷氨酰胺,pH5.8。
10.一种制备大麦小孢子愈伤组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用农杆菌转化大麦小孢子;
(2)清洗步骤(1)的小孢子;和
(3)用含头孢噻肟钠、氨苄青霉素和乙酰丁香酮的诱导培养基室温培养步骤(2)获得的所述小孢子9天;
从而获得大麦小孢子愈伤组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诱导培养基为制备小孢子悬液所用的诱导培养基,添加的头孢噻肟钠的浓度为90~110mg/L,氨卞青霉素的浓度为90~110mg/L,乙酰丁香酮的终浓度为90~110mg/L。
12.一种制备大麦再生植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采用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制备获得大麦小孢子的愈伤组织;和
(2)用分化培养基培养所述愈伤组织;
从而获得再生植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135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