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散热及排水结构的电动车电池箱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08143.2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7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典永;成庭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秋越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散热 排水 结构 电动车 电池 壳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及排水结构的电动车电池箱壳体,适用于电动车上,用以容置电池模块,电动车电池箱壳体包括:框架、内层盒体、外层盒体及散热板;框架包含内表面与外表面;内层盒体以多个面板接合于框架的内表面,并形成盒状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电池模块,盒状容置空间内侧板上设有高位通孔;外层箱体以多个面板接合于框架的外表面,而形成一箱状体,外底板设有多个贯穿的排水孔,对应于高位通孔的外侧板上设有低位通孔,盖体设有贯穿的排气孔;散热板设置于外层箱体的外底板下方,散热板设有对应于该外底板的排水孔设置区域的排水透气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动车电池箱壳体,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设置在电动车上以容置电池组件的兼具散热及排水结构的电池箱壳体。
背景技术
全球油价上涨,环保意识抬头,电动车产业发展为全球瞩目焦点,其中又以轻量化议题最受瞩目,尤其电动车电池模块外壳技术发展趋势将朝轻量化、快速制造及容易整合及兼具安全性等方向发展。国内发展轻量化电池箱壳体待克服项目主要为:1.壳体结构强度(刚性需求)问题:电池箱壳体搭载于车辆上,须符合车体碰撞安全性设计;2.散热/流道设计(寿命)问题:电池箱壳体温度的控制会决定电池芯的使用寿命;3.轻量化/制造性(提升)问题:电池轻量化设计,提升重量能量密度,增加续航力;4.疲劳/防水等(法规)问题:壳体须符合长期使用(疲劳)与涉水(防水)等功能性需求。
然而,一般电动车领域使用的电池盒(例如动力电池),不乏以散热为考虑者。如图1所示,中国 CN 204905316 U 专利公开一种散热型电池箱,包括箱体1、箱盖11和散热器12,该箱盖11盖接于该箱体1,该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开口13,该散热器12对应于该开口13与该箱体1连接,通过散热器12的设置优化了电池箱的散热效果。但是该技术仅在电池箱底面连接鳍片型的散热器12,而对于电池箱内经热辐射加热后上升于箱顶的热空气并没有解决方案,另外对于电池箱的防水方面也未提供解决方案。
中国 CN 2842750 Y 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电池通风散热的电池箱体,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和电池箱盖,在下箱体内底面上设有用于安装电池模块的电池固定架;下箱体内箱底面呈中部高、两侧低的拱起倾斜,箱盖顶面则与底面对应呈相互平行倾斜的拱起倾斜,顶面与底面间形成中部高两侧低的倾斜风道;下箱体底面中部开有出风孔并在其对应的外侧装有一台以上的用于向外抽风的风机;下箱体底端角侧开有进风孔,并在进风孔对应的外侧装有一台以上的用于向箱内送风的风机。在下箱体外底面上设有便于箱体在电动车上装卸的安装支架。惟,与上述中国CN 204905316 U 专利相同地,该技术的散热结构也仅着眼于电池箱体底部的热能,但对于电池箱内经热辐射加热后上升于箱顶的热空气并没有解决方案,另外对于电池箱的防水方面也提及。
再者,美国 US 20120135293 专利公开一种电池盒组,其具有三明治夹层结构,其整体结构的刚性强,而且其所有电池单元的主体部位皆可曝露于空气中,没有被电池盒遮蔽,因此能够被自然对流的空气冷却,尤其是车辆行进时的风能够充分冷却所有电池单元,不必再另装强制冷却设备。惟该专利的每个电池外都套上一框体,且每个框体之间留出了供气体通过的大间隙,因此该专利的电池盒组在相同体积下,可组设的电池数必大为减少,丧失了电池盒重量、体积轻量化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在电池箱壳体结构上,应用内外二层式壳壁间的气流通道,辅以内层盒体与外层箱体分别设有高底孔的设计,形成空气、雨水由外层箱体进入电池箱壳体后,产生了分离导引的作用,可将冷空气由内层盒体上方气孔导入电池箱壳体内部并自顶部排出、将水由内层盒体下方导水孔及散热板排出电池箱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81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热水龙头(FH‑DR02‑3)
- 下一篇:滤水壶滤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