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膜揭膜机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06885.1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8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何培祥;汪洋;何家成;夏志林;芶剑渝;韩小斌;任震宇;李晓贤;陈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膜 揭膜机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膜揭膜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是现今广泛使用的一项农业增产增收技术。地膜覆盖栽培,起始于日本南方多雨地区。这项技术自传入我国之后,在烟草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大力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烟草地膜覆盖面积已占烟草总种植面积的70%左右,它已发展成为烟草栽培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长期的地膜覆盖会导致烟株病虫害加重、抗倒伏性和抗逆性变差、易早衰等问题,因此需要在烟株幼苗栽下一段时间后将地膜回收,以保证烟株的正常生长。虽然目前农用揭膜机已被应用,但是地膜通常存在破损,现有的揭膜机存在输出扭矩不可控,常常出现拉断地膜的情况,又需要人工再次将地膜固定在揭膜机上。而且现有的揭膜机的辊筒(卷膜辊)由于结构设计问题,回收的膜难以卸下,需要将整个辊筒(卷膜辊)进行更换,不但效率低下,而且需要准备备用的辊筒(卷膜辊),费时费力。并且现有的揭膜机体积大,适用于平原地区,在山地丘陵地区根本无法实际应用。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能够同时回收覆盖在两个垄上的地膜,防止地膜在回收过程中断裂的地膜揭膜机及其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膜揭膜机,其要点在于:包括行走支撑机构和设置在该行走支撑机构上的揭膜机构;所述行走支撑机构包括机架以及均设置在该机架上的行走轮和扶手架;所述揭膜机构包括两根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两侧并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的传动轴、分别固套在两个传动轴上的两个辊筒、分别用于驱动两个传动轴转动的两个驱动装置以及控制两个驱动装置工作的控制器;当检测到行走轮转动时,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两个辊筒各自承受的拉力大小,分别控制两个对应的驱动装置的输出扭矩。
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紧凑,易于手扶操作,行走支撑机构能够在两个垄之间自如地行走,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区作业,通过两个辊筒的转动,能够一次同时回收覆盖在两个垄上的全部地膜,不再需要像传统的地膜回收装置一样需要使用特制的地膜或者增加地膜切割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也使结构更加简单,并且两个驱动装置相互独立设置,控制器对其分别进行单独控制,能够根据检测到的两张地膜各自的地膜拉力的大小,分别单独实时调节对应的驱动装置的输出扭矩,进而控制对应的辊筒的转动扭矩,既有效防止地膜因辊筒的转动扭矩过大而断裂,又能保证高效地对地膜进行回收,同时保护垄上的植株免遭破坏或者伤害,并且,相邻两个垄的地膜回收完成后只需将地膜从辊筒上卸下即可,不必将辊筒整个替换,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传动组件,所述电机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采用以上结构,电机能够快速、稳定地提供输出扭矩,以准确控制辊筒的转动扭矩。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和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从动链轮,该从动链轮和主动链轮之间连接有传动链条。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可靠,便于维护,且易于实现,能够稳定可靠地实现扭矩的传递。
作为优选:所述辊筒呈锥形或者圆台形,其外径自靠近所述机架一端向外逐渐减小。采用以上结构,使辊筒的外表面具有锥面,便于快速地卸下缠绕在辊筒上的地膜,高效便捷,不再需要更换辊筒,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不再需要准备备用辊筒,减小了整个设备或者操作工人的负载,并大大降低了操作工人的操作难度。
作为优选:在所述机架的前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支撑杆,在该支撑杆上沿垂直方向设置有四根导杆,四根导杆两两一组地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一个所述辊筒的前方,且每组导杆之间距离小于或等于对应的所述辊筒的长度。采用以上结构,每组导杆使地膜在回收过程中有一个聚拢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地膜自身的拉伸强度,进一步防止地膜在回收过程中发生断裂的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辊筒上缠绕的每层地膜呈褶皱状,有效减小了每层地膜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地膜更易从辊筒上卸下,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在所述辊筒上均设有用于固定地膜的卡口,该卡口位于所述辊筒靠近机架的一端。采用以上结构,先将覆盖在每个垄上的每张地膜的端部卡入卡口,使其被可靠地限位,保证了整个设备在地膜回收的初期的可靠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68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