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嘉兰百合快速繁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00512.3 | 申请日: | 201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8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段青;王祥宁;蒋亚莲;崔光芬;贾文杰;马璐琳;杜文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于洪 |
地址: | 650205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百合 快速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嘉兰百合快速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嘉兰百合(Gloriosa superba Linn)属百合科嘉兰属攀援性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云南省南部、海南省及亚洲非洲热带地区,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海拔1200m以下有野生零星分布。花姿奇特,犹如燃烧的火焰,色彩艳丽而高雅;花色变幻多样,花期较长,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草本花卉。因富含秋水仙碱,其块茎是生产秋水仙碱的理想原料之一。嘉兰百合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块茎无性繁殖和组培繁殖。由于嘉兰百合的种子繁殖困难且生长缓慢,需3~4年才能开花,通常采用其地下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然而,嘉兰百合的繁殖系数非常低,每株只能形成1个块茎,每个块茎只有2个芽,严重制约了嘉兰百合的规模化生产。采用常规组培繁殖技术生产的组培苗,则面临着过渡移栽成活率低,且后期生长缓慢,培养周期长等问题。也由于嘉兰百合是百合科嘉兰属,而常见的百合品种是百合科百合属,由于不是一个属的植物,其繁殖差异极大,不具有参考价值。因此以常规的繁殖方法难以满足嘉兰百合的规模化快速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嘉兰百合种子繁殖困难、块茎繁殖系数低、组培繁殖移栽后期生长缓慢、时间长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嘉兰百合快速繁殖的方法,通过改进生产流程和培养基配方,提高嘉兰百合繁殖系数,快速生产大量优质块茎,以满足优质种苗的大规模生产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嘉兰百合快速繁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选取生长健壮且未形成花芽的茎尖和/或腋芽为外植体,剥去外层叶片,切成长为1.5~2.0cm的小段,清洗干净并消毒,然后用无菌水漂洗至无消毒剂残留;
B、不定芽诱导培养:将经过A步骤消毒灭菌后的小段接种于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为27±2℃,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日光照时间为10~12h/d的条件下,诱导培养20~40d直至外植体萌发分化出0.5~1.5cm长的不定芽;
所述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6.0mg/L~8.0mg/L 6-苄氨基嘌呤+0.01mg/L~0.05mg/L萘乙酸+6.5g/L~7.0g/L琼脂+30g/L蔗糖,pH5.8~6.0;
C、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将B步骤的不定芽在无菌条件下切下置于增殖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为27±2℃,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日光照时间为10~12h/d的条件下进行继代培养,获得带有茎盘的不定芽;
所述的增殖培养基MS培养基+4.0mg/L~5.0mg/L 6-苄氨基嘌呤+0.05mg/L~0.1mg/L萘乙酸+琼脂6.5g/L~7.0g/L+蔗糖30g/L,pH5.8~6.0;
D、块茎培养:将C步骤获得的带有茎盘的不定芽在无菌条件下切成不定芽和茎盘两部分,切下的不定芽返回接种至C步骤的增殖培养基中,再次进行继代培养;而切下的茎盘去除根、茎、叶后,将其分割成2~4块接种至块茎培养基中,在培养温度为27±2℃,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日光照时间为10~12h/d的条件下进行块茎培养50~60d,待块茎长至直径1.0~1.5cm即可出瓶下地种植;
所述的块茎培养基为:MS培养基+1.0mg/L~1.5mg/L 6-苄氨基嘌呤+0.1mg/L~0.5mg/L萘乙酸+6.5g/L~7.0g/L琼脂+60g/L蔗糖,pH5.8~6.0;
E、移栽:将D步骤出瓶的块茎按常规洗净块茎上的培养基,放入质量浓度为0.1~0.2%的多菌灵溶液中消毒1~2min后,移栽至质量比为红土:腐叶土=1︰1的营养基质中,需40%~45%的遮阴度,按常规进行浇水、施肥管理,生长40~60d后发芽出苗,即可得到嘉兰百合种苗。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A中所述的清洗和消毒的具体方法是用常规的加有洗涤剂的水清洗后,在质量浓度为0.1%的升汞溶液中消毒7~10min,再在质量浓度为0.3%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3~5min,然后用无菌水漂洗3~4次。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继代周期为20~30d,继代3~5代,可获得大量带有茎盘的不定芽。
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D中,切下的茎盘去除根、茎、叶后,将其分割成2~4块,每块粒径为0.3~0.5c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05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