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祛寒健胃姜糖片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80210.0 | 申请日: | 201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5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许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春玲 |
主分类号: | A23G3/48 | 分类号: | A23G3/48;A23G3/42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23 | 代理人: | 梁月钊 |
地址: | 5323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健胃 姜糖片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养胃食品领域,特别是涉及祛寒健胃姜糖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姜糖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点,最早发源于中国南方,是用生姜提炼姜汁和红糖混合制成。目前超市里出售的,大多为固体糖块,配以高级淀粉精制而成;在南方,还有加上糯米,做成姜糖团的。由于姜有去湿祛寒的作用,还可以减轻口干舌燥时人口中的苦涩味道,因此特别适合南方潮湿气候下,以及北方多雨季节时食用。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备简单、食用方便,健胃养胃的姜糖片。
优选地,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祛寒健胃姜糖片的制备方法,该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生姜处理:选姜,洗净,切片,开水浸泡,制得姜片;
2)、浆汁提取:将小茴香,肉桂,茯苓洗净,放入水中熬煮,提取汁液,制得药水;
3)、糖浆制备:将红糖融入步骤3)制得的药水中,制得浓度为50-60%的糖水;
4)、烘干:将步骤1)制得的姜片放入步骤3)制得的糖水中加热,蒸发糖水中的水分,烘干,制得姜糖片。
优选地,所述原料按重量份数为:生姜45-60份,红糖20-30份,小茴香4-8份,肉桂5-10份,茯苓9-15份。
优选地,生姜48份,红糖21份,小茴香5份,肉桂5份,茯苓10份。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姜片的厚度为2-4mm。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放入水中熬煮15-20分钟。
优选地,所述熬煮的时间为15分钟。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制得的糖水浓度为53%。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加热温度为70-85℃。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将水分蒸发至含量为7-11%,烘干,制得姜糖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公开的祛寒健胃姜糖片制备方法简单,原料获取容易;利于保存,食用方便,平时上班的的时候可以吃一小块缓解肠胃的压力;本祛寒健胃姜糖片具有排毒养颜,有助于肠道消化,健胃养胃的功效。
各原料的功效: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
红糖:润心肺,和中助脾,缓肝气,解酒毒,补血,破瘀,肺热咳嗽,中医的角度来说,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小茴香: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
肉桂:温中补阳,散寒止痛。
茯苓: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实施例一
祛寒健胃姜糖片的制备方法,该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生姜处理:选姜,洗净,切片,开水浸泡,制得姜片;
2)、浆汁提取:将小茴香,肉桂,茯苓洗净,放入水中熬煮,提取汁液,制得药水;
3)、糖浆制备:将红糖融入步骤3)制得的药水中,制得浓度为50-60%的糖水;
4)、烘干:将步骤1)制得的姜片放入步骤3)制得的糖水中加热,蒸发糖水中的水分,烘干,制得姜糖片。
优选地,生姜48份,红糖21份,小茴香5份,肉桂5份,茯苓10份。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姜片的厚度为2mm。
优选地,所述熬煮的时间为15分钟。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制得的糖水浓度为53%。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加热温度为70℃。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将水分蒸发至含量为8%,烘干,制得姜糖片。
实施例二
祛寒健胃姜糖片的制备方法,该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生姜处理:选姜,洗净,切片,开水浸泡,制得姜片;
2)、浆汁提取:将小茴香,肉桂,茯苓洗净,放入水中熬煮,提取汁液,制得药水;
3)、糖浆制备:将红糖融入步骤3)制得的药水中,制得浓度为50-60%的糖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春玲,未经许春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02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