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长数据采集服务器存储单元使用寿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65933.3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6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宏声;黄凤仪;周群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枫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07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长 数据 采集 服务器 存储 单元 使用寿命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延长数据采集服务器存储单元使用寿命的方法,获取采集数据后,如网络正常,则判断eMMC存储器是否有数据,如是,先将eMMC存储器中的数据发送至外部网络,同时将当前的采集数据存入RAM数据缓冲区,待eMMC存储器中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再将RAM数据缓冲区中的数据发送出至网络,如否,将采集数据存入RAM数据缓冲区,再传送至网络。如网络异常,则判断RAM数据缓冲区是否已存满数据,如是,判断eMMC存储器是否存满数据,如是,系统报错,如否,将RAM数据缓冲区中是数据一次性转存至所述eMMC存储器,并将采集数据存入RAM数据缓冲区,如否将当前的采集数据存入所述RAM数据缓冲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站的数据采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延长数据采集服务器存储单元使用寿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物联网、能源互联网等应用领域中涉及大量的智能表计的数据采集与发送,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完整性直接影响到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正确性,从而避免巨大商业价值丢失,所以延长数据采集控制器存储芯片的使用寿命成为数据保存安全性的至关重要因素。
在配电领域,数据采集具有特殊意义,被采集的数据一定要安全、有效,这样的数据才能为配电行业进行电量需量的分析和挖掘起到真正有效的指引。但配电领域的数据往往存在颗粒度小的数据特点,但对实时采集以及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且因为环境恶劣,颗粒较小对网络要求极高,服务器承载量压力很大。
目前通过网络实时采集数据时,由于各智能表计自身的存储空间有限,且由于表计数量庞大、存在多种类型及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出于需求与成本的考虑不可能为每个表计扩展出足够的存储空间,当网络异常时,,当前采集数据无法及时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时,往往造成数据丢失,不利于对电站的监控和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长数据采集服务器存储单元使用寿命的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延长数据采集服务器存储单元使用寿命的方法所存在的网络故障时无法保证采集的数据的完整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延长数据采集服务器存储单元使用寿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采集服务器采集配电站内表计及传感设备的数据;
(2)数据采集服务器检测其与数据采集测量服务器间的通信网络是否正常,如正常,进入步骤(3);
(3)数据采集服务器将采集的数据通过所述通信网络发送至数据采集策略服务器;
(4)数据采集策略服务器将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共享至监控分中心;
(5)所述监控分中心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发布服务器、数据挖掘中心、监控中心及/或设备维护终端;
(6)所述发布服务器通过云端设备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用户端;其中,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S1:检测通信网络是否正常,如是,进入步骤S2,如否进入步骤S5;
S2:判断eMMC存储器是否存有数据,如是,进入步骤S3,如否,进入步骤S4;
S3:首先eMMC存储器中的数据发送至外部网络,同时将当前的采集数据存入RAM数据缓冲区,待eMMC存储器中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再将RAM数据缓冲区中的数据发送出至外部网络;
S4:将当前的采集数据存入RAM数据缓冲区,再直接传送至外部网络;
S5:判断RAM数据缓冲区是否已存满数据,如是,进入步骤S6,如否,进入步骤S7;
S6:判断eMMC存储器是否存满数据,如是,系统报错,如否,将RAM数据缓冲区中的数据一次性转存至所述eMMC存储器,并将当前的采集数据存入所述RAM数据缓冲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枫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枫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59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业务状态处理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报文轨迹追踪方法及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