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良好抗静电击穿能力的薄膜晶体管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63226.0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1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风浪;李舒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423;H01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良好 抗静电 击穿 能力 薄膜晶体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s,TFT)是场效应晶体管的一种,其制作方法是在衬底基板上沉积各种功能薄膜叠加而成,如绝缘层、半导体层及金属电极层。薄膜晶体管是液晶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核心部件,其对显示器件的工作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薄膜晶体管制造工艺过程中通常会使得各金属电极聚集大量电荷,而TFT阵列基板上的栅金属层和源/漏金属层之间被栅绝缘层隔开,从而两个金属层之间极容易因为电荷的聚集而形成电势差,从而使得TFT阵列基板容易发生静电击穿现象,导致产品良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静电击穿能力的薄膜晶体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具有良好抗静电击穿能力的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栅极、设置在基板上且覆盖栅极的栅绝缘层、在栅绝缘层表面上的半导体层、以及设置在半导体层表面的源级和漏级,且源极与漏极相对设置,栅绝缘层中形成第一高阻区,电导率低于栅绝缘层,且第一高阻区横穿栅绝缘层;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二高阻区,电导率低于半导体层,且第二高阻区横穿半导体层。
优选的,栅绝缘层材料为氮化硅、氧化硅或者氮氧化硅。
优选的,第一高阻区形成在栅绝缘层中部,第一高阻区材料与栅绝缘层同为氮化硅,且包含N-H键、Si-H键键结,但是第一高阻区N-H键、Si-H键含量小于栅绝缘层N-H键、Si-H键含量。
优选的,第一高阻区形成在栅绝缘层上部,第一高阻区材料与栅绝缘层同为氮化硅,且包含N-H键、Si-H键,但是第一高阻区N-H键、Si-H键含量小于栅绝缘层N-H键、Si-H键含量。
优选的,半导体层材料为氧化铟镓锌。
优选的,第二高阻区形成在半导体层中部。
优选的,第二高阻区材料为氧化镓锌。
优选的,源极以及漏极与半导体层之间形成氧化镓锌层。
优选的,氧化镓锌层由多层镓含量不同的氧化镓锌分层组成,镓含量沿着由半导体层至源极以及漏极侧方向逐渐增多。
优选的,栅极、源极以及漏极材料为Cr、W、Ti、Ta、Mo、Al、Cu等金属或其合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栅绝缘层中形成第一高阻区,使得静电释放时,栅绝缘层中电流横向扩散,增加薄膜晶体管在制造过程中的抗静电击穿能力,在半导体层中形成第二高阻区,使得静电释放时,半导体层中电流横向扩散,增加薄膜晶体管在制造过程中的抗静电击穿能力,栅绝缘层与半导体层共同形成高阻区,两个方向相互促进,共同抑制栅极与源极以及漏极间因电势差而产生的静电释放,进一步提高薄膜晶体管在制造过程中的抗静电击穿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基板;20:栅极;30:栅绝缘层;40:半导体层;50:源级;60:漏级;31:第一高阻区;41:第二高阻区;70:氧化镓锌层;71:氧化镓锌第一分层;72:氧化镓锌第二分层;73:氧化镓锌第三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介绍,实施例仅限于对本发明进行解释,并没有对本发明有任何限定作用。
实施例1
见图1所示,一种具有良好抗静电击穿能力的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10、设置在基板上的栅极20、设置在基板上且覆盖栅极的栅绝缘层30、在栅绝缘层表面上的半导体层40、以及设置在半导体层表面的源级50和漏级60,且源极50与漏极60相对设置,栅绝缘层30中形成第一高阻区31,电导率低于栅绝缘层30,且第一高阻区31横穿栅绝缘层30;半导体层40中形成第二高阻区41,电导率低于半导体层40,且第二高阻区41横穿半导体层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32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