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牵引电池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8897.8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9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丹尼尔·米勒;埃文·马萨尼卡;约瑟夫·多里森;杰里米·桑博尔斯基;杰森·希拉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0/60 | 分类号: | B60L50/60;B60L50/64;B60L58/26;B60L58/27;H01M50/258;H01M50/249;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89;H01M5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王秀君;鲁恭诚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电池 总成 | ||
公开一种牵引电池总成。一种用于车辆的牵引电池包括堆叠成阵列并且具有包围每个电池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介电材料的多个电池单元。所述单元被间隔开以限定与所述单元交错的多个凹腔。歧管连接到所述阵列并被构造为使液体冷却剂循环到每个凹腔,使得所述冷却剂直接接触每个所述单元的介电材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牵引电池总成,所述牵引电池总成利用液体冷却剂与电池单元之间的接触来对电池单元进行热调节。
背景技术
诸如电池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车辆包含牵引电池总成以用作车辆的能量源。牵引电池可包括用于帮助管理车辆性能和操作的部件和系统。牵引电池还可包括高电压部件,并且可包括用于控制电池温度的空气或液体热管理系统。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车辆的牵引电池包括堆叠成阵列并且具有包围每个电池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介电材料的多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被间隔开以限定与所述电池单元交错的多个凹腔。歧管连接到阵列并被构造为使液体冷却剂循环到每个凹腔,使得所述冷却剂直接接触每个电池单元的介电材料。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牵引电池包括电池单元阵列,所述电池单元阵列具有以直线排列堆叠的多个电池单元和与所述电池单元交错的分隔件。每个分隔件限定完全延伸通过分隔件的厚度的沟槽。歧管连接到所述阵列并被构造为使液体冷却剂循环到每个分隔件的沟槽,使得所述冷却剂直接接触每个电池单元。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牵引电池,包括:电池单元阵列,所述阵列包括以直线排列堆叠的多个电池单元和与所述单元交错的分隔件,其中每个分隔件限定完全延伸通过分隔件的厚度的沟槽;歧管,连接到所述阵列并被构造为使液体冷却剂循环到每个分隔件的沟槽,使得所述冷却剂直接接触每个所述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单元还包括包围每个所述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介电材料,并且所述冷却剂直接接触每个所述单元的介电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歧管还包括限定被构造为使液体冷却剂循环的敞开通道的主体,其中所述阵列被设置为抵靠所述主体,使得所述阵列的一侧覆盖所述通道,以限定与每个分隔件的沟槽流体连通的冷却剂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分隔件的沟槽还包括入口和出口,并且限定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的冷却剂流动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牵引电池还包括被设置在分隔件的主面与所述单元中的相应一个单元的主侧之间的密封剂,以产生液密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剂是垫片或硅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歧管是入口歧管并且所述用于车辆的牵引电池进一步包括出口歧管,其中所述沟槽限定入口歧管与出口歧管之间的冷却剂流动路径。
根据又一实施例,一种牵引电池包括多个分隔件,每个分隔件具有带有一对主面的网和包围所述网的至少一部分的边界,所述边界具有横向延伸到主面的壁。牵引电池还包括具有一对主侧和在主侧之间延伸的副侧的多个电池单元。电池单元被布置成堆,且邻近电池单元之间有交错的分隔件,使得每个主面与主侧中相应的一个主侧接触。每个分隔件限定完全延伸通过网的沟槽。歧管连接到所述堆并被构造为使液体冷却剂循环到每个分隔件的沟槽,使得所述冷却剂直接接触每个电池单元的主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牵引电池,包括:多个分隔件,每个分隔件包括具有一对主面的网和包围所述网的至少一部分的边界,所述边界具有横向延伸到主面的壁;多个电池单元,包括一对主侧和在主侧之间延伸的副侧,其中所述单元被布置成堆,且相邻电池单元之间有交错的分隔件,使得每个主面与主侧中相应的一个主侧接触,并且其中每个分隔件限定完全延伸通过所述网的沟槽;歧管,连接到所述堆并被构造为使液体冷却剂循环到每个分隔件的沟槽,使得所述冷却剂直接接触每个所述单元的主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边界与相邻的边界连接,以产生水密性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88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