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润滑油组合物及提高润滑油低温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8550.3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3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徐杰;张耀;段庆华;武志强;张倩;刘依农;夏青虹;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M145/14 | 分类号: | C10M145/14;C10M167/00;C10N40/25;C10N30/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油 组合 提高 低温 性能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及提高润滑油低温性能的方法。本发明的润滑油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A>丙烯酸酯系共聚物降凝剂,所述丙烯酸酯系共聚物含有由式(1)所示的第一单体和式(2)所示的第二单体按照比例梯度变化共聚得到的多种共聚物;B>黏度指数改进剂;C>分散剂;D>烷基水杨酸盐和硫化烷基酚盐的混合物;E>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F>辅助抗氧剂;G>油溶性有机钼摩擦改进剂;H>余量的润滑油基础油。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优异的低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汽油发动机的润滑油组合物。
背景技术
环保和节能的要求促进了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汽油机油的不断升级换代,油品在抗氧、清净、油泥分散和抗磨、减摩等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润滑油的最高质量级别是美国石油学会(API)和国际润滑剂标准化及认证委员会(ILSAC)制定的SN/GF-5级别。
过去的20多年里,为避免冬季车辆启动失败导致灾难性事故发生,低温泵送性一直是发动机油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最初都只针对新油。由于发动机的不断进步而使油品抗氧负荷增加,致使润滑油在实际使用期的后期低温泵送性能不合格,使车辆出现烧车等事故。因此在2004年出台的汽油机油GF-4/SM的规格和2010年推出的GF-5/SN汽油机油规格中都规定了进行专门测定使用后油品的低温泵送性的ⅢGA发动机试验,即进行ⅢG氧化试验后专门测定其废油低温泵送性,明确要求低温泵送黏度MRV TP-1的分析结果必须满足本黏度级别或相邻高一黏度级别(高5℃)的相应要求。
在油品配方开发中,降凝剂被用来改善油品的低温性能。市售润滑油降凝剂的种类较多,其中,(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在结构、组成和制备工艺上具有超强适应能力,在基础油中具有优异的降凝性能,是国内外降凝剂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认为,聚(甲基)丙烯酸酯降凝剂的烷基侧链与油品中石蜡烃具有相似的结构,其通过吸附或共晶抑制蜡晶形成网络结构,从而达到改善基础油低温性能的目的。目前已经发开了多种聚(甲基)丙烯酸酯降凝剂。
例如,US 6458749公开了通过将含有0-25重量%的(甲基)丙烯酸(C16-C24)烷基酯的低分子量共聚物与含有25-7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C16-C24)烷基酯的高分子量共聚物来改善润滑油组合物低温流动性。US 5368761公开了一种无规共聚物,该无规共聚物含有15-67mol%的(甲基)丙烯酸(C8-C15)烷基酯、3-40mol%的(甲基)丙烯酸(C16-C24)烷基酯、30-65mol%的(甲基)丙烯酸(C1-C4)烷基酯共聚制备得到。CN 101535355A公开了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其含有60-96重量%的甲基丙烯酸C12-C16烷基酯以及约4-4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C18-C30烷基酯。CN 101679902A公开一种润滑油用倾点下降剂,其由(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共聚物(A)和(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共聚物(B)的混合物形成,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共聚物(A)由具有平均碳原子数(CA)在12.5-13.8的范围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构成,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共聚物(B)由具有平均碳原子数(CB)在13.9-15.5的范围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构成。WO 2015/110340公开了一种两种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混合物,可以改善老化后发动机油的低温泵送性。
降凝剂在全配方发动机油中的作用受到黏度指数改进剂和功能添加剂的影响,通过添加剂之间的复配,平衡油品各方面的性能,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油品低温性能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及提高润滑油低温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的润滑油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A>丙烯酸酯系共聚物降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系共聚物含有由式(1)所示的第一单体和式(2)所示的第二单体按照比例梯度变化共聚得到的多种共聚物;
式(1)式(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85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摸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配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