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故障位置检测方法、装置、蓄电池组件和机动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18307.9 | 申请日: | 2016-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01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 发明(设计)人: | 窦国伟;王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视生态汽车(浙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G01R31/36;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012 | 代理人: | 金玺 |
| 地址: | 3132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故障 位置 检测 方法 装置 蓄电池 组件 机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故障位置检测方法、一种故障位置检测装置、一种蓄电池组件和一种机动车。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电动机动车的动力系统结构原理图,蓄电池本体100包括至少一电池串1001和开关控制模块1002。图中以三个电池串1001为例,每一电池串1001具有独立的接触开关1003,三组接触开关1003共同构成了开关控制模块1002。当三组接触开关1003均闭合时,每一电池串1001通过母线电路向驱动电机104、硬件负载(高压附件)105等提供动力。VMS101(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车辆管理系统)通过BMS102对蓄电池本体100进行断电操作时,每一电池串1001中的接触开关1003在BMS102的下强电指令下依次断开,三组接触开关1003全部断开后即完成断电操作。其中任意一电池串1001中的接触开关1003出现粘连或烧结都会使对应电池串1001无法有效断开导致断电失效事件。而此时BMS102反馈已完成下强电操作,则会产生诸多技术缺陷。例如:
(1)驾驶员或维修人员无法获知断电识别,存在触电危险。
(2)硬件负载持续在高压母线下工作,寿命降低。
(3)动力蓄电池持续供电,寿命降低。
为此,一些现有技术中通过新增传感器并调整BMS算法的方式实现断电失效的检测。但是对于断电失效故障所在具体位置无法进行检测,造成维修时间和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至少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故障位置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发送下强电指令后,检测开关控制模块是否发生断电失效故障;
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发生断电失效故障,则发送启动设定负载的控制指令,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发送关闭所述设定负载的控制指令;
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获取所述设定负载的端电压变化值和每一电池串的端电压变化值;
若某一电池串的端电压变化值与所述设定负载的端电压变化值之差在阈值范围内,则确定该电池串对应的接触开关故障;
其中,所述下强电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控制模块中的每一接触开关断开。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故障位置检测装置,包括:
故障确定模块,发送下强电指令后,检测开关控制模块是否发生断电失效故障;;
负载控制模块,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发生断电失效故障,则发送启动设定负载的控制指令,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发送关闭所述设定负载的控制指令;
数据获取模块,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获取所述设定负载的端电压变化值和每一电池串的端电压变化值;
故障定位模块,若某一电池串的端电压变化值与所述设定负载的端电压变化值之差在阈值范围内,则确定该电池串对应的接触开关故障;
其中,所述下强电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控制模块中的每一接触开关断开。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蓄电池组件,包括:
硬件负载;
蓄电池本体,通过母线电路与所述硬件负载连接,其包括多个电池串,每一电池串与所述母线电路之间串联有接触开关,所有接触开关组成开关控制模块;
电池管理模块,连接至所述蓄电池本体,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控制模块中的每一所述接触开关闭合或断开;
主控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和硬件负载,通过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获取下强电完成指令,还用于:
在发送下强电指令后,检测开关控制模块是否发生断电失效故障;
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发生断电失效故障,则发送启动设定负载的控制指令,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发送关闭所述设定负载的控制指令;
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获取所述设定负载的端电压变化值和每一电池串的端电压变化值;
若某一电池串的端电压变化值与所述设定负载的端电压变化值之差在阈值范围内,则确定该电池串对应的接触开关故障;
其中,所述下强电指令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控制模块中的每一接触开关断开。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机动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故障检测装置;或如上所述的蓄电池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视生态汽车(浙江)有限公司,未经乐视生态汽车(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83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