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11126.3 | 申请日: | 201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0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大庭智子;大井将平;野村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20/50 | 分类号: | B60W20/50;B60W10/06;B60W10/08;B60L3/00;B60L15/20;H02P5/74;H02P29/02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韩峰;孙志湧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辆。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旋转电机(第一MG)、第二旋转电机(第二MG)、机械地耦合这些设备的行星齿轮机构、驱动第一MG的第一逆变器、驱动第二MG的第二逆变器、以及控制器。当控制器从第一逆变器接收到故障信号时,控制器在停止向发动机供应燃料的情况下执行关闭控制,使得第一逆变器进入栅极关闭状态。当在关闭控制被启动之后发动机转速Ne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值α并且第一MG的转速Nm1的绝对值小于阈值β时,控制器确定第一逆变器具有短路故障。
该非临时申请基于2015年10月21日提交至日本特许厅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207314,其整体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使用发动机和旋转电机中至少一个的动力而运行的混合动力车辆。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公开No.2009-278791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检测到驱动电动机的逆变器异常的情况下确定异常是否是逆变器中包括的开关元件的短路故障的技术。具体地,在检测到逆变器的异常的情况下,如果每个相的电流值都高于预定值且逆变器中包括的所有开关元件都处于栅极关闭状态,则认为由于电动机的反电动势电压而导致的环流(短路电流)流动通过具有短路故障的开关元件,且由此确定存在具有短路故障的开关元件。
发明内容
为了使用由于电动机的反电动势电压而导致的环流来确定逆变器的开关元件是否具有短路故障,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9-278791中所公开的确定技术,希望环流具有在某种程度上的高的值。
但是,当由于电动机的反电动势电压而导致的环流流动时,电动机生成制动扭矩(阻力矩)作用于阻止电动机旋转的方向上。如果由于该制动扭矩而使得电动机的转速的绝对值停滞于0附近(小于阈值的值),由于反电动势电压所导致的环流变得非常低。因此,存在着使用环流的技术可能不能准确地确定逆变器的开关元件是否具有短路故障的可能性。
做出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即使旋转电机的转速的绝对值停滞于0附近(小于阈值)且由于反电动势电压所导致的环流几乎不流动时,也能够确定逆变器的开关元件是否具有短路故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旋转电机,具有设置有永磁体的转子;输出轴,连接到驱动轮;行星齿轮机构,被配置为机械地耦合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和所述输出轴;第二旋转电机,连接到所述输出轴;电源;第一逆变器,具有多个开关元件,所述第一逆变器被配置为转换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之间的电力;第二逆变器,被配置为转换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之间的电力;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发动机、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当所述控制器从所述第一逆变器接收到指示第一逆变器异常的故障信号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关闭控制,使得所述第一逆变器进入栅极关闭状态且停止向所述发动机供应燃料。当所述发动机的转速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定值且在所述关闭控制开始之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转速的绝对值小于阈值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在多个开关元件的任意一个中发生短路故障。当所述发动机的转速的绝对值小于预定值或在所述关闭控制之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转速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阈值时,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在多个开关元件中没有发生短路故障。
根据上述配置,当控制器从第一逆变器接收故障信号时,控制器使用发动机的转速的绝对值和在关闭控制开始之后第一旋转电机的转速的绝对值,而不是使用由于第一旋转电机的反电动势电压而造成的环流,来确定第一逆变器是否具有短路故障。因此,即使由于源自反电动势电压的阻力矩,在第一旋转电机的转速的绝对值停滞于0附近(小于阈值),且由于反电动势电压导致的环流几乎不流动时,可以确定第一逆变器的开关元件是否具有短路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11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