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震动吸收器杆的引导和密封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900056.1 | 申请日: | 2016-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8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阿尔贝托·迪奎诺;弗朗西斯科·斯加拉莫奇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凯孚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36 | 分类号: | F16F9/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南霆 |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震动 吸收 引导 密封 单元 | ||
本发明涉及震动吸收器杆(2)用的引导和密封单元(1),其包括衬套(7)和密封组件(8),密封组件(8)包括:密封环(12),密封环(12)由弹性体材料制成并且至少具有一个环状唇口(13),环状唇口(13)朝向该单元的对称轴线(A)在径向上和在轴向上突出;和环状遮蔽件(14),环状遮蔽件(14)支撑密封环并与密封环成一体;其中环状遮蔽件由金属套筒(15)形成,金属套筒(15)具有:第一轴向端部(16),第一轴向端部(16)一体地支撑密封环(12),环状唇口在金属套筒(15)内按悬臂形式从第一轴向端部(16)延伸;和第二轴向端部(18),第二轴向端部(18)的内部一体地容纳环状衬套(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震动吸收器(shock absorber)的杆(rod)的引导和密封单元,特别是单管式震动吸收器的杆的引导和密封单元。
背景技术
广泛用于马达制造和其它产业的液压震动吸收器(例如单管式液压震动吸收器)在相对高的液压压力(平均20bar左右、峰值可多达100bar)下工作。由于这些高的工作压力,因此借助于引导和密封单元来提供对震动吸收器杆的引导和对(在使用期间对抗活塞在主体内的往复运动的、包含在震动吸收器主体内的)压力流体(通常是油)的密封,该引导和密封单元包括:
-衬套,衬套与穿过衬套的杆接合,然后衬套被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嵌合在震动吸收器主体内,和
-密封组件,密封组件被衬套承载。
公开号为DE8201327U的德国实用新型中说明了这种类型的引导和密封单元的示例。
该现有技术的引导和密封单元包括多个要被单独嵌合的元件,因此相对庞杂且难以装配,同时其性能无法完全令人满意;鉴于要减小给定工作冲程的震动吸收器的总体尺寸和重量的期望,上述缺点是特别严重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震动吸收器杆的引导和密封单元,该引导和密封单元没有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该引导和密封单元特别适合在单管式震动吸收器中使用,同时具有小的总体尺寸,特别是在轴向上(也就是说,在震动吸收器杆的往复运动的方向上)具有小的总体尺寸,该引导和密封单元易于生产且生产是经济的、允许简单且可靠的组装并且在动态方面(也就是说,相对于震动吸收器杆)和静态方面(也就是说,相对于震动吸收器主体)均具有高的密封效率。
因此,基于本发明,提供了如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特别是震动吸收器杆的引导和密封单元。
附图说明
现将参照附图的单个图来说明本发明,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非限制性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以立视图和径向截面图表示出了震动吸收器(特别是单管式震动吸收器)的一个端部,该震动吸收器具有被压入配合(push-fitted)到震动吸收器主体内的、如本发明所述的震动吸收器杆的引导和密封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的单个图,数字1表示震动吸收器3的杆2的引导和密封单元的整体,在图示的非限制性示例中,震动吸收器为单管式的并且出于简洁目的仅部分地显示,震动吸收器的其余部分是已知的。
特别地,震动吸收器3包括震动吸收器主体4,在使用时震动吸收器主体4填充有加压油(pressurised oil)或其它流体并且供活塞(未示出)穿过,并且震动吸收器主体4由内侧壁5界定。引导和密封单元1被以流体密封(fluid-tight)的方式靠抵壁5作用(driven),因而封闭了震动吸收器主体4的一个端部6,引导和密封单元1具有与杆2的对称和轴向滑动/平移的轴线一致的对称轴线A,出于简洁目的示出了该对称轴线被在轴向上切断。
引导和密封单元1包括:环状的杆引导衬套7,在使用时,杆2以贯通的方式与该环状的杆引导衬套7接合;和密封组件8,密封组件8与环状衬套7可操作地联接并且密封组件8进而包括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密封环12和一体地支撑密封环12的环状遮蔽件(shield)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凯孚公司,未经斯凯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00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