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含Fe(III)的萃取体系萃取卤水中锂及回收利用Fe(III)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88955.4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21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余晓平;邓天龙;王欢;景妍;李珑;郭亚飞;王士强;王宁军;唐兵;贾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26/1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09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fe iii 萃取 体系 卤水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化工领域,涉及一种从卤水中分离提取锂的技术,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基于含Fe(III)的萃取体系萃取卤水中锂及综合回收利用Fe(III)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锂作为重要的新能源材料和战略储备资源,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其开发和利用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卤水中锂储量约占总储量的70%,卤水提锂的成本和规模优势,使得对卤水中锂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必然趋势。
萃取法是卤水中锂提取研究中最多的一种方法,且目前研究较多的为含磷有机萃取剂,特别是基于磷酸三丁酯(TBP)等为萃取剂、FeCl3为协萃剂、煤油为稀释剂的萃取体系,至今尚无法实现工业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基于含FeCl3的萃取体系在萃取锂时,存在反萃酸度高、设备腐蚀严重、FeCl3回收繁琐等问题;二是在传统萃取过程中,先将FeCl3溶于含锂卤水中,再以基于TBP等为萃取剂的萃取体系进行萃取,由于该体系对Fe(III)具有很高的萃取效率,在进行多级逆流萃取时,由于水相中大部分Fe(III)进入前几级的萃取剂油相中,导致后续级数的水相和油相中Fe(III)含量极低,从而达不到多级萃取目的(如图1所示);三是含三氯化铁有机萃取体系,三氯化铁一直无法实现循环利用。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开发一种高效快速、成本低廉、且能成功解决反萃酸度和FeCl3综合回收利用的卤水提锂方法,对于从卤水中分离提取锂和Fe(III)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含氯化铁的萃取体系萃取卤水中锂及综合回收利用Fe(III)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工艺过程如下:
一种基于含Fe(III)的萃取体系萃取卤水中锂及综合回收利用Fe(II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萃取锂的有机萃取体系对Fe(III)溶液中的Fe(III)进行萃取,经分离获得含Fe(III)的萃取剂油相和萃取后的含低浓度Fe(III)的水相。
2)用步骤1)中获得的含Fe(III)有机萃取体系对卤水中锂进行萃取,并分离获得萃取后的含Fe(III)水相和富锂油相,并根据所萃取卤水中Na+、K+、Ca2+、Mg2+含量大小,选择或不选择对萃取后油相进行洗涤。
3)用NaOH溶液对步骤2)中的富锂油相进行反萃,经分离获得含Fe(OH)3固相、反萃后的油相和含锂溶液。
4)对步骤3)中反萃后获得的含锂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分离NaCl后的浓缩液经冷却结晶获得LiCl或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Li2CO3,分离LiCl或Li2CO3后的溶液返回浓缩系统继续进行蒸发浓缩。
5)将步骤3)中反萃后获得的油相直接返回工艺流程进入步骤1),或以酸溶液进行洗涤,并经分离获得洗涤后的油相和含Fe(III)水相,油相返回工艺流程进入步骤1),实现有机萃取体系的循环使用。
6)将步骤1)、2)和5)中获得的含Fe(III)水相单独或合并后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并经分离获得Fe(OH)3固相。
7)将步骤3)和6)获得的Fe(OH)3固相与酸溶液反应生成含Fe(III)的溶液,所获得的Fe(III)溶液返回工艺流程进入步骤1),实现Fe(III)的循环使用。
而且,所述的一种基于含Fe(III)的萃取体系萃取卤水中锂及综合回收利用Fe(III)的方法,其特征在:步骤1)中萃取有机体系为含磷有机体系,负载于有机相中Fe(III)的量根据萃取相比和卤水中锂离子浓度确定,所负载于有机相中Fe(III)的量与所选择萃取相比下卤水中锂的摩尔量之比大于1:1。
而且,所述的一种基于含Fe(III)的萃取体系萃取卤水中锂及综合回收利用Fe(III)的方法,其特征在:步骤2)中萃取相比O/A(油相比水相体积)在10:1~1:10范围,在萃取前调节卤水pH=2.0~3.0,萃取方法为单级或多级逆流萃取,优选地采用多级逆流萃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889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