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超员的监测方法以及装置、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75798.3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8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B60K2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超员 监测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超员的监测方法及装置、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当前,汽车无论是在性能方面上还是在安全方面上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使得人们在远途旅行的过程中,除了可以乘坐火车、飞机等传统方式来进行外,还可通过乘坐长途大巴或是自驾的方式来实现,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实现远途旅行的方式,并给人们在远途旅行的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乐趣。
然而,人们在乘坐诸如长途大巴等中型客车或大型客车出行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面临汽车超员的问题(这里提到的汽车为中型客车或大型客车),汽车上乘坐的人员数量通常都是通过汽车司机或是乘客自觉控制的,而一些汽车司机在乘客陆续上车的过程中没有仔细注意汽车上实际的载客人数,致使汽车在发车时,汽车上乘坐的乘客人数远远超过了核载人数,即造成超员。当汽车上乘车的乘客人数已经超员时,则势必会有一些乘客是站在中间的过道中,当汽车在进行急转弯、刹车时,站在过道中的乘客则极可能发生磕碰现象,从而造成“客伤”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当汽车超员时,则势必会使得汽车的实际载重量极大的增加,从而增加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稳定性,进而可能诱发各种交通事故。
由于现在通常都是通过汽车司机或是乘客的自觉性来防止汽车超员的,这种防止汽车超员的方式因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而效果较差,因此,如何有效的监测并防止超员的现象的发生,则是一个亟待的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超员的监测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中型客车或是大型客车无法有效监测并防止汽车超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超员的监测方法,包括:
通过设置在每个汽车座位上的传感器,确定汽车座位上的乘客数量;
通过设置在汽车过道上的传感器,确定汽车过道上的乘客数量;
根据确定出的汽车座位上的乘客数量以及汽车过道上的乘客数量,确定汽车实际的载客数量;
根据预设的载客数量以及所述实际的载客数量,监测所述汽车是否超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超员的监测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设置在每个汽车座位上的传感器,确定汽车座位上的乘客数量,所述汽车为中型客车或大型客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通过设置在汽车过道上的传感器,确定汽车过道上的乘客数量;
确定实载模块,用于根据确定出的汽车座位上的乘客数量以及汽车过道上的乘客数量,确定汽车实际的载客数量;
监测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载客数量以及所述实际的载客数量,监测所述汽车是否超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汽车超员的监测装置的汽车。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超员的监测方法及装置,在该方法中,汽车可通过设置在汽车座位上的传感器以及汽车过道上的传感器自动确定出汽车上的实际载客人数,进而根据该实际载客人数来确定出汽车是否超员。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超员的监测方法能够不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自动确定出汽车上的实际载客人数,即,确定出的汽车上的实际载客人数是不受人为干扰的,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能够及时监测到汽车是否超员,并且还能有效的防止人为故意所引起的汽车超员现象的发生,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乘客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超员的监测方法的过程;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过道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置在汽车过道上的传感器监测汽车过道上压强变化的范围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传感器的监测范围覆盖整个汽车过道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超员的监测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57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