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降机构平层定位结构及其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50472.5 | 申请日: | 2016-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23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戴水文;张亚东;潘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明和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E04H6/1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4327 | 代理人: | 杨连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机构 定位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机构平层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中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停车难问题日益突显,藉此出现的立体车库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现有技术中,立体车库中一般通过固定在地面上的车库支撑梁构成整体的车库框架,车库框架中设置多个驻车位,通过搬运器将汽车运送至不同的驻车位,搬运器上铺设载车板,汽车行驶至载车板上后,由立体车库中的升降以及平移装置实现载车板的搬运。
立体车库使用过程中,搬运器将载车板转移至不同高度的驻车位时,需要通过平层定位机构保证载车板与驻车位的高度相适应,使得载车板能够顺利进入相应的驻车位。
随着立体车库的不断发展,平层定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但还是存在精度不高、安装调试周期较长、无防坠落功能等不足,后来发展到软着陆的定位方式,由于定位花费时间长,存在停车效率低的缺点,故其应用也同样受到局限。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升降机构平层定位结构,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确度高且定位时间短的升降机构平层定位结构。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升降机构平层定位结构,其包括:
一定位支座,对应地固定在一井道中的每层车位处,所述定位支座设有一平层定位部及一插销动作部位于所述平层定位部上方;一升降机构在所述井道中上下移动,一第一光电开关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用于发射光信号,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一平层插销;一第二光电开关位于所述平层定位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光电开关发射的光信号;一第三光电开关位于所述插销动作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光电开关发射的光信号;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平层插销在所述升降机构中左右伸缩;当所述升降机构从上向下移动,所述升降机构到达所述插销动作部时,所述第三光电开关接收到所述第一光电开关发射的光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平层插销伸出所述升降机构左右两侧;当所述升降机构从所述插销动作部继续向下移动到所述平层定位部时,所述第二光电开关接收到所述第一光电开关发射的光信号,所述平层插销插接在所述平层定位部上使得所述升降机构定位于所述定位支座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销动作部与所述平层定位部上下之间的间距为20厘米。一编码器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的电机输出轴端上,用于计算所述升降机构上下的位移。所述编码器测量所述升降机构的电机转速,所述编码器与一变频器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编码器测量的升降机构的电机转速信息,输出给所述变频器。一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限位开关输出测距信息给所述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6、所述升降机构平层定位结构的定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所述升降机构从上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光电开关开始启动,不断的发射光信号;S2、当所述升降机构下降到所述插销动作部时,所述第三光电开关接收到所述第一光电开关发射的光信号,所述第三光电开关接收的光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平层插销伸出所述升降机构的左右两侧;S3、所述升降机构继续向下移动,所述插销动作部与所述平层定位部上下之间的间距为厘米,使得所述升降机构下降时有时间来缓冲从而使得所述平层插销能完全伸出所述升降机构的左右两侧,当所述升降机构下降到所述平层定位部时,所述第二光电开关接收所述第一光电开关发射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光电开关接收的光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平层插销插接在所述平层定位部上使得所述升降机构定位于所述定位支座上。
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S4、所述升降机构继续下降2~3s,使得升降机构完全插在所述平层定位部,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平层定位部可靠接触。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升降机构从N层的所述平层定位部并需运行到其他层的所述平层定位部时,所述升降机构要先上升至所述插销动作部,所述第三光电开关将接收到的第一光电开关的光信号反馈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平层插销伸缩回到所述升降机构里面,然后再重复步骤S2到步骤S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明和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明和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04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