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脉冲电场偶联生物酶解制备鲍鱼内脏磷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15086.2 | 申请日: | 2016-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87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继承;赵晓丹;池承灯;陈艺晖;陈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J7/00 | 分类号: | A23J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脂 鲍鱼 制备 生物酶解 偶联 高压脉冲电场 鲍鱼内脏 精深加工 色素 蛋白 废弃物排放 硅胶柱层析 原料预处理 操作工艺 产业加工 蛋白提取 分离磷脂 水产食品 有效解决 原料应用 脂质提取 中性脂肪 醇提 内脏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脉冲电场偶联生物酶解制备鲍鱼内脏磷脂的方法,属于水产食品精深加工领域。该方法制备步骤依次为:原料预处理、PEF偶联生物酶解、脂质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磷脂、蛋白提取、醇提多糖等手段,依次得到鲍鱼中磷脂、中性脂肪、蛋白、多糖、色素等。本发明操作工艺简单,成本低,针对我国鲍鱼产业加工中的副产品——内脏进行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制备得到的鲍鱼磷脂、蛋白、多糖和色素等可作为中间原料应用于食品、医药等各个领域。本发明技术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有效解决鲍鱼生产加工业的废弃物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食品精深加工领域,涉及鲍鱼内脏有效成分的提取,特别涉及一种高压脉冲电场偶联生物酶解制备鲍鱼内脏磷脂的方法,同时得到蛋白、多糖和色素。
背景技术
鲍鱼(
2011年我国的鲍鱼年产量达到6.5万吨,2015年达到12.8万吨,鲍鱼产业增长迅猛。长期以来,我国的鲍鱼深加工与使用大部分以腹足为主,在加工过程中,占鲍鱼总重量约25%左右的内脏被丢弃,极少部分被加工成饲料。鲍鱼内脏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营养素及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大量的鲍鱼内脏被丢弃,得不到充分利用,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给环境带来污染。
目前对鲍鱼内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牲畜饲料的加工,对其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的开发较少。鲍鱼内脏中含较多磷脂,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提高大脑活力,并且能有效防治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鲍鱼内脏中的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等活性;鲍鱼内脏中的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降血压功能、预防关节炎功能、保护胃粘膜以及促进皮肤胶原代谢等功能;因此,鲍鱼内脏具有很强的营养、药用开发价值与潜力。
公开号为CN 101912027A的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酶解鲍鱼内脏制备蛋白水解液的方法”公开了一种以鲍鱼内脏为原料,通过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复合酶解、乙基麦芽酚屏蔽苦味等技术制备了蛋白水解液。该发明制备的蛋白质水解液富含氨基酸、营养丰富、风味鲜美,但仅对鲍鱼内脏中单一成分进行利用,未能显著提高鲍鱼内脏的经济价值。公开号为CN 103255186A的发明专利“鲍鱼多糖、脂质和蛋白肽的联产制备方法”,是以鲍鱼内脏为原料,通过复合酶解、膜分离、醇沉等手段提取制备鲍鱼多糖、脂质和蛋白肽,改进了传统技术对原料利用不充分的缺点,但制备得到的组分较为单一,纯度不高,脂质与蛋白多肽尚未完全分离,制备效率低,且未能充分利用鲍鱼内脏残渣,不足以最大化实现鲍鱼内脏的高值化利用,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简称PEF),PEF技术能增加细胞渗透性,提高被提取物质的溶出,偶联生物酶解可有效提高鲍鱼内脏有效成分溶物,增加其有效利用率。因此,PEF偶联生物酶解技术开发一种鲍鱼内脏磷脂提取与综合利用的方法,不仅能制备鲍鱼内脏磷脂,同时得到鲍鱼内脏中性磷脂、糖脂、色素、蛋白、粗多糖等单一成分,且有效解决鲍鱼内脏残渣的问题,提高鲍鱼内脏活性成分的制备率,实现鲍鱼内脏的高值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加工成本,同时实现鲍鱼内脏的回收利用,大大提高鲍鱼加工业的产值,从而带动与促进海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鲍鱼内脏磷脂提取和综合利用的方法,本方法以鲍鱼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鲍鱼内脏为原料,主要通过PEF偶联生物酶解技术制备鲍鱼内脏中磷脂,同时得到蛋白、多糖和糖脂等单一组分,并解决鲍鱼残渣的问题。以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实现鲍鱼产业的高值化利用,从而减少鲍鱼副产物的资源浪费,提高鲍鱼加工业的附加值,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150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驱动扭矩分配方法、装置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腰突症凹形牵引装置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