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杂K、Si元素的高温抗蠕变钼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86622.0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9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钟铭;韩蕊蕊;董建英;高欣海;刘亚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泰天龙(天津)钨钼科技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7/04 | 分类号: | C22C27/04;C22C1/04;B22F9/22;B22F3/04;B22F3/10;B22F3/24;C22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荣红颖 |
地址: | 3018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钼板 掺杂 抗蠕变 制备 掺杂钼粉 混合溶液 高温抗蠕变性 结构性部件 抗蠕变性能 轧制 高温烧结 还原处理 退火处理 烧结 承烧板 高温炉 混合物 称取 纯钼 可用 压型 配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杂K、Si元素的高温抗蠕变钼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照所述钼板中K和Si的含量分别称取所需的K源和Si源,配制得到混合溶液;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所述混合溶液与Mo源混合均匀并干燥,得到掺杂Mo源;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还原处理,得到掺杂钼粉;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掺杂钼粉进行压型、烧结、轧制处理,得到掺杂钼板;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掺杂钼板进行退火处理,得到0.5~4mm厚的Mo‑K‑Si高温抗蠕变钼板。本发明的材料有极高的高温抗蠕变性能,在1900℃以下的抗蠕变性能远优于纯钼,可用作高温烧结的承烧板,或高温炉中的结构性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极高高温抗蠕变性能的掺杂钼板的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掺杂K、Si元素的高温抗蠕变钼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钼板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和材料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合对材料在1500℃以上的高温抗蠕变性能提出要求,例如,核燃料棒的承烧板、高温陶瓷承烧板、烧结舟皿等。钨、钼材料具有极高的熔点和优秀的耐化学腐蚀的性能,可以在这些使用环境中不发生熔化,但是却容易在长期的重力或热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影响设备的性能或一些精密产品的尺寸。钼与钨比较,有密度低、较为轻便、成本低等优点,但其熔点较低,在一般情况下,纯钼的高温抗蠕变性能明显不如纯钨,以至于有些场合不得不使用纯钨或钨合金,这样就提高了成本,也提高了设备的负重。
国内外已有不少人通过在钼中同时掺杂K、Al、Si三种元素,或稀土氧化物等来提高钼的高温抗蠕变性能。但就目前掺杂K、Al、Si元素的技术而言,K、Al、Si的掺杂量较大,如果使用温度过高,容易出现材料内的K、Al、Si蒸汽压过高而自发分层和熔化的问题。同时,过大的掺杂量也容易影响设备内的气氛。
就掺杂方式而言,目前人们主要通过固固掺杂、固液掺杂和液液掺杂三种方式,固固掺杂成本低,但均匀性差;固液掺杂相对比较均匀,成本也比较适中;液液掺杂最为均匀,但需要长时间的搅拌和蒸干,成本较高。
就掺杂元素而言,目前的钨、钼掺杂几乎都是在材料中同时添加K、Al、Si三种元素。元素种类较多,容易对使用环境造成干扰。
目前的技术,几乎只对轧成的板坯做去应力退火或者一次再结晶退火,这样的金相组织很难发挥这种钼板的高温抗蠕变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掺杂K、Si元素的高温抗蠕变钼板及其制备方法,该钼板具有极高高温抗蠕变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掺杂K、Si元素的高温抗蠕变钼板的制备方法,所述钼板中K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01~0.03%,Si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01~0.05%,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所述钼板中K和Si的含量分别称取所需的K源和Si源,配制得到混合溶液;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所述混合溶液与Mo源混合均匀并干燥,得到掺杂Mo源;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还原处理,得到掺杂钼粉;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掺杂钼粉进行压型、烧结、轧制处理,得到掺杂钼板;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掺杂钼板进行退火处理,得到高温抗蠕变钼板。
上述制备方法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半液-液掺杂,使K和Si与钼源粉混合均匀,还原得到掺杂钼粉,经过烧结、轧制形成特殊的纤维状晶粒组织和钾泡,经过高温退火,获得特殊的长大晶组织。
步骤一中考虑到后续的还原处理和烧结处理时的挥发因素,所需使用的K源和Si源应当适当过量,一般分别过量250ppm左右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泰天龙(天津)钨钼科技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泰天龙(天津)钨钼科技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86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取向态聚乳酸型材
- 下一篇:一种RH精炼多功能顶枪泄漏的检测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