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绘水性亚光油画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57500.9 | 申请日: | 2016-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19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凤凰画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00 | 分类号: | D06N3/00;D06N3/04;D06N7/00;C09D133/04;C09D103/02;C09D163/10;C09D7/61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13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烘箱烘干 清胶层 底涂层 油画布 手绘 亚光 轧光 喷涂底涂层 坯布 装裱 布材料 面涂层 喷涂面 热轧光 新领域 织造物 喷涂 绘画 应用 | ||
一种手绘水性亚光油画布,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清胶层材料;(2)制备底涂层材料;(3)制备面涂层材料;(4)先对坯布进行轧光处理,然后喷涂清胶层,涂后进行烘箱烘干;(5)在清胶层上喷涂底涂层,涂后采用烘箱烘干,然后进行加热轧光;(6)在底涂层上喷涂面涂层,涂后采用烘箱烘干,然后进行轧光处理。本发明改革了传统手绘画布材料及装裱方法,开拓了织造物应用的新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画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手绘的亚光油画布。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绘画布,吸水性差,易发黄,容易皱,不容易保存,也不适合室外悬挂,被雨淋到会使画褪色。为此,有必要改进现有的手绘画载体。有文献报道在化纤织物、玻纤布或棉布上粘附PVC面或采用各种聚合物的乳液复配制备画布的生产工艺,或者采用涤纶材质和刀刮PVC涂层制备类似的画布材料的生产工艺。这种两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在基布上覆盖PVC膜或施于聚合物乳液后,效果平整,虽可作为喷绘画布,但对于手绘画布的来说,它不能体现基布本身的肌理,表达效果大大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供了一种手绘水性亚光油画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改革了传统手绘画布材料及装裱方法,开拓了织造物应用的新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绘水性亚光油画布,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清胶层材料:将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3份,环氧丙烯酸酯1~2 份,无水乙醇2~3份先均匀混合,然后与丙烯酸酯粘合剂20~24份,淀粉20~22 份,明矾5~8份,去离子水10~14份混合后搅拌均匀;
(2)底涂层材料:将二氧化硅5~7份,碳酸钙30~32份,钛白粉10~15份,丙烯酸酯粘合剂20~23份,光亮剂2~3份,去离子水20~25份混合后搅拌均匀;
(3)面涂层材料:将碳酸钙10~12份,二氧化硅20~23份,去离子水15~18 份,丙烯酸酯粘合剂10~13份,表面活性剂4~5份混合后搅拌均匀;
(4)先对坯布进行轧光处理,然后喷涂清胶层,涂后进行烘箱烘干;
(5)在清胶层上喷涂底涂层,涂后采用烘箱烘干,然后进行加热轧光;
(6)在底涂层上喷涂面涂层,涂后采用烘箱烘干,然后进行轧光处理;
所述各原料的份数均为重量份数。所述坯布采用涤棉或者全棉材质。所述清胶层的厚度为50~80μm。所述底涂层的厚度为100~180μm。所述面涂层的厚度为130~200μm。
所述三个涂层进行烘箱烘干的温度均为100~120℃,织物穿过烘箱的速度为 5~6米/分钟。所述步骤(5)加热轧光的加热温度为110~120℃,轧光压力为40~45 吨。所述步骤(6)轧光的温度为70~80℃,轧光压力为40~45吨。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在涂层里特别添加低分子聚合物,运用低分子材料明矾和光亮剂,使画布中间层具有抗氧化功效,涂层不容易褪色。运用低分子材料二氧化硅,使画布涂层具有吸水性,达到快干的吸水效果。本发明采用三道喷涂、二道热轧、一道轧光的工艺生产的新型织造物具有手绘画布的特点和性能;还可以使画布面平整;最后运用轧光后整理工序,使涂料中的低分子材料达到一定极限的最大值,可以使画布质地柔软。
传统的画布,只能画西方的油画、丙烯画等,而本发明提供的手绘水性亚光油画布质地柔软,吸水性好,对颜料的稀稠度不挑剔,布面牢固,不容易发黄发皱,适合室外悬挂,具有耐折绉、防霉、防虫蛀、防变形、不易老化、易于装裱、适于工业化大生产、色彩稳定,具有独特的表面肌理等诸多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凤凰画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凤凰画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575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