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挡机构及混合动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44085.3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6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夏承钢;孙江明;殷建坤;张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F16H61/28;F16H61/32;F16H6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机构 换挡机构 混合动力装置 换挡 变速 变速控制 换挡拨叉 换挡电机 滑道 驱动电机 减小 转动 发动机 驱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挡机构,用于具有第一变速机构和第二变速机构的混合动力装置的变速控制,其包括换挡毂和用于驱动所述换挡毂转动的换挡电机,所述换挡毂包括: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换挡拨叉连接;以及第二滑道,与所述第二变速机构的换挡拨叉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所述换挡机构的混合动力装置。本发明的换挡机构,通过一个换挡毂来实现对发动机进行变速的第一变速机构和对驱动电机进行变速的第二变速机构的变速控制,因此只需要一个换挡电机,从而显著减小了混合动力装置换挡机构的复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挡机构及具有该换挡毂的混合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其节能、低排放等优点成为汽车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点。
现有的用于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混合动力装置包括:用于发动机变速的第一变速机构,一个功率可以满足纯电动行驶需求的驱动电机,以及用于驱动电机变速的第二变速机构。由于存在两个变速机构,第一变速机构通常具有至少三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需要两个换挡电机,第二变速机构通常具有两个挡位,需要一个换挡电机,因此至少需要三个换挡电机,而这明显大大增加了混合动力装置换挡机构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换挡机构及混合动力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混合动力装置的换挡机构较复杂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挡机构,用于具有第一变速机构和第二变速机构的混合动力装置的变速控制,该换挡机构包括换挡毂和用于驱动所述换挡毂转动的换挡电机,所述换挡毂包括: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换挡拨叉连接;以及第二滑道,与所述第二变速机构的换挡拨叉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变速机构的换挡拨叉包括: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所述第一拨叉用于挂1挡或2挡,所述第二拨叉用于挂3挡或R挡;所述第二变速机构的换挡拨叉包括:第三拨叉,所述第三拨叉用于挂L挡或H挡。
可选的,在所述换挡毂上设置有纯电动模式零点,当所述换挡毂工作在纯电动模式零点时,所述第二变速机构挂L挡且所述第一变速机构挂N挡,且当所述换挡毂正转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变速机构挂2挡,当所述换挡毂反转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变速机构挂1挡且所述第二变速机构保持在L挡。
可选的,当所述换挡毂从所述第一变速机构挂2挡的角度继续正转一定角度,所述第二变速机构挂H挡且所述第一变速机构保持在2挡,当所述换挡毂继续正转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变速机构挂3挡且所述第二变速机构保持在H挡。
可选的,在所述换挡毂上还设置有混合动力模式零点,当所述换挡毂工作在混合动力模式零点时,所述第二变速机构和所述第一变速机构均挂N挡,且当所述换挡毂正转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二变速机构挂L挡,当所述换挡毂继续正转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变速机构挂1挡且所述第二变速机构保持在L挡;当所述换挡毂反转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变速机构挂R挡,当所述换挡毂继续反转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二变速机构挂L挡且所述第一变速机构保持在R挡。
可选的,当所述换挡毂从所述第二变速机构挂L挡且所述第一变速机构保持在R挡的角度继续反转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一变速机构挂1挡且所述第二变速机构挂N挡。
可选的,所述换挡电机为步进电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装置,包括:所述的换挡机构。
可选的,所述的混合动力装置还包括:发动机、附件皮带轮系、电动机、主减速器被动齿轮、第一变速机构、第二变速机构、传动轴和电磁离合器;
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一变速机构与所述主减速器被动齿轮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变速机构向所述主减速器被动齿轮提供第一动力;
所述电动机通过所述第二变速机构与所述主减速器被动齿轮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变速机构向所述主减速器被动齿轮提供第二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440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紧临既有线深水基础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
- 下一篇:氟苯尼考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