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纯度乙基氯化物制备过程中分离二氯二硫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41747.1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49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戴百雄;熊传宗;贺丛国;龚仕望;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犇星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9/20 | 分类号: | C07F9/20;C01B17/4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4413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度 乙基 氯化物 制备 过程 分离 二氯二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磷硫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乙基氯化物”是生产高效低毒农药毒死蜱原药的关键中间体,产品符合绿色化工及循环经济的要求。目前,乙基氯化物的反应机理如下:
P2S5+4C2H50H2→2(C2H50)2PS-SH+H2S↑(1)
2(C2H5O)2PS-SH+3Cl2→2(C2H50)2PS-C1+S2Cl2+2HCl↑(2)
S2Cl2+Na2S=2NaCl+3S↓(3)
S2Cl2=Cl2↑+3S↓(4)
将定量的五硫化二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无水乙醇反应生成乙基硫化物,产生的尾气硫化氢用液碱吸收生成硫化钠溶液;再将氯气通入乙基硫化物中,经过氯化反应得到粗氯,产生的氯化氢用水吸收制得盐酸(出售);粗氯再跟硫化钠溶液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少量硫磺和乙基氯化物混合在一起的粗品。粗品再经过水洗和精制过程得到乙基氯化物精品。该工艺在水解过程中产生胶体状硫磺和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这种硫磺成分复杂,杂质多,包含乙基氯化物等有机物及其它无法利用的盐类无机物,比较难以处理。另外水解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难度相当大且成本高。
CN104151351A和CN104072536A介绍的都是采用加入析晶助剂的方法来除去二氯化二硫,而且均是将硫磺放入滤池进行过滤来分离硫磺和乙基氯化物,这种方法分离出的硫磺中还含有部分乙基氯化物,必须进行后处理。这两种方法所用的助剂和硫磺后处理成本较高,而且过滤时现场气味较大。CN103497214A介绍的是一种高纯度乙基氯化物生产工艺,硫化物进入氯化工序前要用薄膜蒸馏和分子蒸馏的方法进行提纯,氯化完成后先过滤,然后再用薄膜蒸馏和分子蒸馏的方法对乙基氯化物进行提纯。这种方法虽然制取的乙基氯化物纯度较高,但对硫化物进行纯化会造成生产周期较长,生产运行成本较高;且整个系统蒸馏残液量大,而且很难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纯度乙基氯化物制备过程中二氯二硫的分离方法,生产过程中无高浓度有机废水,减少环境污染,生产环境友好;增加副产品二氯二硫,综合经济效益巨大。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纯度乙基氯化物制备过程中分离二氯二硫的方法,将乙基硫化物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乙基氯化物粗品(粗氯)通过精馏塔进行分离,当塔釜温度在70℃以下时,收集二氯二硫馏分,当塔釜温度在83~84℃以上时,收集馏分为精品乙基氯化物。
塔釜温度的控制与温度计的精度有关。当采用的温度计只显示到1°的精度时,当温度计显示84℃即开始收集精品乙基氯化物馏分;若温度计显示至0.1℃精度时,温度计显示83.1℃即可开始收集精品乙基氯化物馏分。
其中,将五硫化二磷和无水乙醇在吡啶做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乙基硫化物,然后再通入氯气得到的混合物为乙基氯化物粗品(简称粗氯)。
其中,所述精馏操作为间歇操作,乙基氯化物粗品置于精馏塔的塔釜中,每1000kg乙基氯化物粗品使用的精馏塔尺寸为Ф(400~500)×(5000~6000)mm。
优选地,所述精馏塔用热水进行加热,塔釜温度塔<55℃时全回流;当塔釜温度在55℃以上开始收集二氯二硫馏分。
其中,所述精馏塔设置有氟塑料衬里。
更优选地,所述精馏塔内的压力为-0.098MPa至-0.1MPa。
其中,精馏过程中的回流比为3~5:2。
其中,当70℃<塔釜温度≤83℃时,馏出的馏分为过渡馏分,返回至塔釜继续精馏。
其中,当塔釜内物料剩下的量为初始质量的10%,温度达到94℃且塔顶无馏分产生时停止精馏,降温并过滤塔釜内的剩余物料,得到的固体为硫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犇星农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犇星农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417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